如果青春期的孩子突然沉迷網絡世界,開始厭學、叛逆,甚至拒絕去上學,你會怎么辦?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
敢不去上學?打一頓就好了,就是收拾得輕!
現在的孩子真是無法無天,我們當年怎么沒有青春期?哪有這么多事?
曾經,我也是這么想的。
講道理、打罵……種種手段輪番上陣,但都不起作用,反而情況愈加惡化。
01
兒子是個狂熱的動漫愛好者。
我一直把這當成是他一個無傷大雅的愛好,只要平時好好學習,不影響成績就行。
可是情況在兒子上了初中后,開始失控了。
升入初中,隨著學習強度的增加、學習節奏的加快,兒子漸漸應付不來。
連續幾次的考試失利,更讓他對學習充滿抗拒情緒。
兒子經常對我說:“媽媽,現在的課程太難了,我好像應付不來。”
這在我看來就是他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我要求他必須克服困難,不找借口,更加努力去迎頭趕上:“別給自己找那么多理由,你難別人也難,不會你就多用心!”
可沒想到,兒子不僅對學習越來越厭倦、逃避,反而越來越沉迷動漫和游戲,并嚴重影響了成績。
每天一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和一些“游戲大神”、“動漫大神”交流,還自己剪輯動漫視頻,說要通過剪視頻賺錢。
他好像全然忘記了自己是個學生,整天想著這些沒名堂的事情,根本不把學習放在心上,更別說要寫作業了。
每次都是在我的訓斥下,他才不情不愿地開始寫作業,但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能糊弄就糊弄,完成的質量很差。
周測、階段性測試,一次考得比一次糟糕,甚至有了不及格的趨勢。
我不能接受兒子當前的學習狀態,希望用嚴厲的話把他罵醒:
學習是你當前生活的重中之重,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
天天搞這些沒名堂的東西,能讓你考上高中嗎?
考不上大學,你以后怎么辦?就靠這些養活自己?
兒子脖子一梗:“我就是跟不上!我不讀書,剪視頻也可以賺錢!不用你來操心!”
我想盡了各種方法,說盡了各種難聽的話,可換來的卻是兒子越來越抵抗的情緒。
最后,兒子干脆拒絕上學,整天待在家里,哪都不肯出去。
面對失控的兒子,我無計可施。
不管我苦苦哀求還是訓斥責罵,兒子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沉迷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
眼看時間一天天流逝,兒子已經一個多月都沒去上學了。
再這么下去,不僅耽誤的功課越來越多,我就怕他長期與外界、與學校隔絕,再也不愿意去學校,這么小的年齡能做什么呢?到時候兒子可怎么辦?這不就毀了嗎?
02
在極度焦慮、迷茫的狀態下,我開始四處尋找青春期教育、家庭教育的相關資料,希望能找到解藥,治愈這個不爭氣的孩子。
但市面上太多濫竽充數的內容,直到我參加了“喚醒青春期孩子成長內驅力”父母成長課,才慢慢找到了兒子沉迷游戲,厭學、休學的真正原因。
兒子沉迷動漫、拒絕上學的表現,實際上是明顯的青少年情緒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經歷巨變,自我意識高漲,情緒極度不穩定。
青少年情緒障礙,就多發于這個時期,常常表現為抑郁、焦慮、恐懼、強迫等。
這種情緒障礙會導致孩子的思考方式或行為出現偏差,并影響學習、生活和情緒狀態。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會出現易怒、沉默寡言或情緒低落,家長們常把這些叫做“青春期叛逆”,認為問題都出在孩子身上。
于是,常常采用說教、打罵、漠視、訓斥等方式,希望孩子在嚴厲的管教下“改過”。
結果,不僅沒有取得家長希望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情緒障礙,把孩子越推越遠。
就像我一樣,我原來也很不理解:“我們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誰沒有貪玩不學習的時候,哪個家長不打罵孩子?可也沒聽說誰動不動就要退學,就抑郁了啊?”
但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早就變了,我們卻依然在用老辦法教育孩子!
當今的青少年面對的社會環境變化,學習方面的壓力,都成百倍的大于過去。
《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我想起了兒子在情緒崩潰時,朝我喊的話:“我怎么努力都跟不上,不想面對了,動漫世界才能讓我感覺自己還活著。”
我這才懂得了一些,他當時的無助與迷茫!
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把兒子從虛擬的世界中拉回現實,重新走上正軌呢?
對于在現實世界中受挫而喪失學習興趣的孩子,幫他擊破負面心理體驗,收獲真實生活中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才是真正的解救之路。
03
很多成年人無法理解,為什么現在那么多孩子會有抑郁心理,甚至得了抑郁癥。
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是最輕松的群體,沒有生存壓力,不需要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只需要每天好好學習就行了。
但實際上,生理、心理的變化,和強烈的學習負擔,導致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
即將到來的中考、學校高強度的學業壓力、父母的嚴要求高期待、考試排名的競爭,都壓著孩子喘不過氣來。
這時,如果父母再不能給與支持,反而是不理解的訓斥,又會進一步加重孩子的抑郁心理。
經常生活在焦慮的環境下,孩子會充滿負能量,對未來感到絕望。他們會下意識的尋找能給自己快樂和安慰的體驗,如游戲、手機、二次元等等,并不可控的沉迷其中。
因為在他們心里,“現實世界太殘酷了,我應對不來,虛擬世界才是最安全的避風港。”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盡量減少給孩子造成壓力的源頭,幫孩子減少負面情緒,重獲安全感。
經過老師的指導和持續的學習,再回想兒子“墮落”的過程,我發現,其實問題是可以不發展到這一步的。
最開始,是兒子升入初中,學業難度驟然增加。
面對突然的壓力,兒子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加上連續幾次的考試下滑,導致他自我懷疑,產生了焦慮情緒。
如果我當時明白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成長規律,就可以很好地化解這個問題。
一方面接納兒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引導兒子更新學習方法,分解學習任務,順利渡過這一變化時期。
可我當時沒有看到兒子承受的壓力,只是一味地催逼責罵。
這讓孩子在學習壓力之外,額外承受著來自家長的負面情緒。
從學校到家,他總是處在一種擔驚受怕的狀態里。
學習上體驗不到成就感,只有挫敗感,回家沒有父母的耐心,只有劈頭蓋臉的訓斥,兒子只能在手機網絡、二次元的動漫里,獲得快樂的體驗。
弄清楚了兒子沉迷的根本原因,我開始按照老師的指導,一步步引領兒子走出虛擬世界,重拾學習信心。
而且我深知,目前唯一能“治愈”孩子的,就是我們家長!
我們家長一定要擔起作為父母的責任,通過自己的陪伴、理解、鼓勵,一點點讓孩子恢復對學習、對生活的“信心”。
首先,我跟兒子誠懇地道了歉,我把自己的學習歷程和學到的心得分享給兒子,非常真摯地坦誠了自己的錯誤。
“媽媽對你的要求太高了,認為只要我說的道理,你就應該懂,卻忘了你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遇到困難會害怕,解決不了會想逃。現在想想,其實媽媽在你這個年紀,做的遠遠沒有你好,你已經很懂事了。”
也許兒子沒想到,他那個情緒暴走的媽媽居然有一天不罵他,還能給這么認真的道歉,兒子哭了,“媽媽你幫幫我吧,我不知道該怎么做,我其實心里很焦慮的。”
他告訴我,其實自己也知道,現在不去上學是不對的,可就是害怕去學校,感覺自己應付不了。
經過一個晚上的深入溝通,我和兒子達成了共識:先恢復學習狀態,內容慢慢補,上學等他心理建設做好了再說。
其次,我不再去催逼兒子,只負責給他需要的所有支持。
按照老師的指導,我要盡我所能地先給兒子提供一個充滿安全感,全然接納的家庭氛圍,讓兒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先放松下來。
只有這樣,他焦慮、抑郁、恐懼的心理才能逐漸化解,發揮自主性,主動思考、行動。
大概不到兩周的時間,兒子找到我,跟我說,“媽媽,我想回學校試試,我準備好了。”
我按捺住內心的喜悅,問他:“能說說你的想法和計劃嗎?”
他認真地分析,先恢復正常的上學,落下的課程自己每天補習一段時間,如果實在跟不上的話再找老師補課,“我知道媽媽你會支持我的,因為這段時間,我感受到,你是真的為我好,我自己也不能放棄!”
聽了兒子的話,我流淚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過去的自己,對孩子有多么冷酷,而孩子需要的,又多么少。
至始至終,他們想要的,也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支持和接納而已呀!
可是很多父母什么都能給,卻唯獨在管教孩子時,表露出最嚴厲苛刻的一面:對孩子說最狠的話,發泄最頻繁的情緒……
最終,和問題一起,壓垮了孩子。
幸運的是,我經過系統地學習,改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兒子重新回到了學校,也重新找回了學習的動力。
我想跟所有的青春期孩子家長們說,當你面對孩子不知如何教育,甚至想要放棄時,一定要給自己一次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