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星標我們,不錯過每一期內容)
不管網飛版的《三體》拍得怎么樣,至少在國外,確實是火了。
上個月,《三體》在熱播期間登頂了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排行榜,國外的觀眾們都覺得越看越上頭。
對于我們來說,也算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輸出了。
為了讓更多完全沒有看過《三體》原著的西方觀眾了解這個故事講的究竟是什么,網飛簡化了很多內容,還試圖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劇:
“這是一個關于過去,現在,未來的故事”。
為此,創作團隊還特意創作了一個由三個圓環組成的logo,用來代表并幫助國外的觀眾們理解“三體”這個概念。
不過,要是你們最近逛過商場,可能覺得這種三個圓環放在一起的設計看著怪眼熟的。
因為卡地亞最近在紀念Trinity系列誕生100周年,在全球各大商場的店鋪外都投放了巨幅廣告,造型正好也是三個環組合在一起????
△卡地亞Trinity系列的全新廣告
這三個環,很多人應該都在卡地亞店里見過。
Trinity誕生于1924年,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品牌自身的熱門單品,已經流行了一百年時間。
△上世紀70年代,卡地亞推出過一個les must de Cartier系列,三枚環圈設計出現在打火機、書寫筆和裝飾器物上
但有意思的是,賣得這么好的一個系列,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正式的名字,
直到1997年才被定名為現在我們熟悉的Trinity。
△Jisoo在《W》韓國版的四月刊封面,戴的也是Trinity
為什么呢?
因為只要客戶看見三個圈就知道是來自于這個系列的設計。
卡地亞如今依然可以自信到:在廣告里僅僅放三個圓圈,就能讓人聯想到這個Trinity系列。
△卡地亞在官網為Trinity系列拍攝的廣告圖
Trinity這個概念也并不僅僅局限于戒指、手鐲,它在歷史上還被用到過卡地亞的各種設計中。
比如,現在翻看當年的《欲望都市》,能看到夏洛特拿過一款卡地亞的包包,手柄一共用到了三種不同顏色的環,也屬于Trinity系列。
總之,只要帶有三枚環圈設計的作品,總是很受歡迎。
提到這個神奇的系列,卡地亞在自己的官方視頻里解釋道,
“要知道,‘三’是個充滿魔力的數字。\”
看到這不要疑惑,3這個數字不是很常見嗎?但實際它確實是帶點玄學在身上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3”以及Trinity的故事:
01 關于“3”的故事
Trinity這個系列是由卡地亞家族的第三代傳人路易·卡地亞在1924年設計的,這是他最初設計的版本留存的照片??
有沒有覺得上面這個剪影和下面這個徽章里的造型很像(仔細看有些不同,只是很相似)????
上面那個呢,正是波士頓著名的Trinity Church(三一教堂)基石上的徽章。
我們暫時先不聊Trinity這個詞,先來說說這個三環相扣的徽章什么意思。
三一教堂的三環,其實借用了意大利博羅梅安家族紋章上的一個標志,它因為具有神秘的數學價值,被學界命名為叫做Borromean rings。
△左:意大利博羅梅安家族紋章,仔細看左下角有三個環;右:從其中提取的數學結構Borromean rings
簡單點說,這個結構神秘的地方在于,這三個環看似是相互交纏的,但如果任意一個環消失,那剩下的兩個環就可以相互脫離了——也就是說,正是由于出現了第三個環,這三環才無法分離。
大家還記得大劉在《三體》里設置的故事背景嗎:在三體星球里,因為三顆恒星相互環繞,造成了復雜失衡的局面。
但實際上,三體問題之所以很難解,可能正是因為這個生態系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同博羅梅安環,是極其穩定的。
這個“穩定”指的就是它們仨會被束縛在一起,根本無法分開。
△其實,“三體問題”最早是牛頓提出來的,結果他一輩子也沒解出來,現在的劍橋牛頓研究院門口就放了一個博羅梅安環的雕塑
那么,三一教堂上為什么要放這個徽章呢?
接著我們就要回到“三一教堂”的名字,也同時是卡地亞這個系列的名字Trinity來說了。
小時候看過《黑客帝國》的話,你們應該記得里面有個重要人物叫做崔妮蒂吧,她被設定為人類的救星,而她的英文名就是Trinity。
其實,黑客帝國是一部哲學隱喻的巨作,由此可見,這個名字背后的概念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
Trinity的意思,翻譯成中文叫做“三位一體”。它指的是,神一共有圣父、圣子和圣靈三種顯現,并集三者于一身。
聽不懂也沒關系,反正西方也沒多少人真正懂這個概念。
但我找到一個比較通俗的解釋,可能更方便幫助我們理解:
任何”愛“本來都應該是需要一個對象的,但正因為神被認為是Trinity,集圣父、圣子、圣靈這三者于一身,所以神完全不需要向外索求,他本身就是愛這個狀態的完整體現(用符合我們國內語境的話說,是一個內循環)。
△這下你可能就理解為什么《黑客帝國》里,設定Trinity是人類救星了
而神秘的博羅梅安環因為正巧是三個圓環相互糾纏,缺了誰都不可的結構,常常就被用來暗示這個概念。
但其實,博羅梅安環的圖案本來借助了一點視錯覺的原理,在現實生活里是無法實現的。
而路易·卡地亞則是通過巧妙的設計,實現了這種三環相扣的設計,從上方看非常神似這個概念。
卡地亞的形象、風格與傳承總監皮埃爾·雷諾(Pierre Rainero)這樣描述Trinity的特色:
“Trinity有一種神秘而神奇的感覺,無論你如何擺弄,它們總是會重新組合成一枚緊密貼合的戒指。”
總之,這是一款自誕生后就受人敬畏的珠寶,它那干凈清冽的造型確實給人一種神秘感。
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很多粉絲是因為迷戀“3”這個神秘概念,而喜歡上這款珠寶,它也常常和各種神圣的場合相關聯。
02 它改變了珠寶設計的規則
當然,路易·卡地亞并不是神學方面的專家,他設計Trinity主要是出于風格上的考量。
1924 年,《超現實主義宣言》發表,要打破夢境和現實之間的界限。
同時,在那個年代,女性們也要開始出門工作,著裝變得更簡潔了,不再適合佩戴過于華麗的珠寶。
于是,第一枚Trinity的設計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它采用了鉑金、黃金和玫瑰金相扣而成,又帶著點圣杯式的神秘。
它既滿足了女人們對穿搭的訴求,又帶著點超現實主義的夢幻氣息。
△Grace Kelly穿著襯衫式連衣裙搭配卡地亞Trinity戒指
《VOGUE》在1925年對“卡地亞新款珠寶”進行了專題報道,說Trinity是一個“非常別致”,且“價格非常適中”的選擇。
△還有個小八卦,圖里這位模特Kendall Lee后來嫁給了卡地亞的傳奇銷售員Jules Glaenzer
為職業女性們設計,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但你看直到前幾年《億萬》拍第六季時,Wendy上班時戴的還是Trinity。它有著超越時代的現代感。
△這套行頭的耳環和戒指都來自Trinity
卡地亞家族的后人Francesca Cartier Brickell有一個自己的私人博客,專門聊關于家族的故事。
她在博客里提到過,雖然路易·卡地亞做過很多設計,但自己最喜歡的還是Trinity,幾乎每天都戴,因為極簡,無論搭配任何衣服都可以。
△如果在網上搜索Francesca Cartier Brickell的照片,會發現她確實戴的都是Trinity
并且,Trinity并不止有女性可以戴。
它可以說是最早超越性別界限的珠寶之一,男女皆宜,并直接促成了卡地亞后來的品牌DNA。
△當年,溫莎公爵經常會戴著Trinity作為尾戒
卡地亞珠寶和腕表創意總監瑪麗-洛爾·賽萊德(Marie-Laure Cérède)曾這么形容:“如果你覺得一件珠寶過于女性或男性,那它一定不是卡地亞。”
而往前追溯這一切,你會發現這種設計基因就是從Trinity開始定下的。
△這兩年因中性風格爆火的Emma Corrin佩戴Trinity項鏈和耳環
所以,《紐約時報》曾拿Trinity與Coco Chanel在時裝歷史上的突破做類比,認為Trinity改寫了珠寶設計的規則。
它讓珠寶從繁復變成極簡,從外露變成內斂。
03 浪漫的理念,自帶吸引力
Trinity推出以后,卡地亞最初并沒有大肆宣傳,但卻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其中最有名的粉絲就是讓·考克多(Jean Cocteau),他是法國非常有名的詩人兼導演。
因為戴的次數太多,以至于網上經常流傳說這個戒指是卡地亞專門給他設計的。
但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錯的,讓·考克多直到戒指誕生很多年后才入手。
大概因為他本人是超現實主義的忠實擁躉,而在那個年代,沒有哪款戒指比Trinity更現代,更能配得上他的這些藝術作品。所以,考克多一戴上,就幾乎沒拿下來過。
△讓·考克多導演的電影《奧菲斯的遺囑》的宣傳海報,他在其中依然戴著兩枚Trinity
不過,Trinity最初能在好萊塢風靡,也確實和讓·考克多有點關系。
據說有次,阿蘭·德龍實在好奇,問讓·考克多究竟為什么要一直戴著Trinity這枚戒指。他答道:
”第一圈代表我的戀人,第二圈是我,第三圈是我們之間的愛。”
阿蘭·德龍聽了以后,覺得真是既詩意又強烈的愛啊,于是自己也默默地去買了一枚。
△阿蘭·德龍
再沒過多久,他當時的緋聞女友羅密·施耐德(也就是“茜茜公主”)的手上也多了一枚。
△阿蘭·德龍和羅密·施耐德后來雖然分開了,但也一直相愛,這么看來,Trinity是有點玄學在里面的
現在回看那個年代的照片,會發現不少明星們都在同一時期戴過Trinity,好像是一股風潮。
△Grace Kelly在1955年的戛納電影節,戴著卡地亞Trinity的戒指
△美國演員Gary Cooper也經常在小拇指上戴著一枚Trinity的戒指
所以,卡地亞最初的確不需要大肆宣傳這個系列,因為來消費的客戶,基本都是被設計本身的超現實主義浪漫效果吸引的自來水粉絲。
作為忠粉的讓·考克多甚至還專門為卡地亞賦詩過一首:
“卡地亞變身一位奇妙的魔法師,用一種迷人的方式,從一縷陽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
前面的好些照片因為有年頭了,看著有點模糊,沒有捕捉到這句話的精髓。
實際Trinity用三種不同貴金屬塑造出了一種漸變式效果,確實像是陽光月光和星光,再結合考克多浪漫的詩,就能理解讓他和那些名人們心動的原因了。
△卡地亞最近重新推出的極簡版本Trinity,更形象地刻畫了這句詩的意境
04 關于“3”的玄學,全靠自己定義
無論3這個數字究竟是不是有點玄學在里面,似乎都給卡地亞帶來了好運。
而很多買過Trinity系列的人,也確實相信這款珠寶背后象征著一些重要的東西。
△卡地亞在廣告里也給過Trinity很多定義,比如在十幾年前的這張廣告里訴說它象征著愛、友情和忠誠
《紐約時報》曾收集到這樣一個故事:
紐約著名的造型師 Jackson Simmonds公寓曾遭遇大火,劫后重生后,他立馬去卡地亞買了一枚Trinity。
Simmonds說他想用這枚戒指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提醒著自己過去已足夠幸運,要珍惜現在,并繼續向前。
其實,博羅梅安環的三環“玄學”在全世界應用相當廣,被拿來象征各種重要的東西。
比如,它是一種精神分析學的術語,寓意人精神意識的三個最重要層面,一旦解開就會崩潰,而在量子物理學里,它又被用來類比量子糾纏。
△左:“博羅梅安結”也是精神學家拉康最重要的理念;右:量子糾纏的演示圖經常用博羅梅安環來展示
人們也不知道為什么是3,只知道這個數字確實很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也完全可以讓Trinity的三環,指代你自己生命中任何不可或缺的東西。
比如,在《裝腔啟示錄》里,它是主角們的友誼之戒。
在《初戀》里,是野口也英的純愛項鏈。
黛安娜王妃始終把Trinity跟自己家族的圖章戒指戴在一起,媒體分析這是在向自己的家族致敬。
所以,戴Trinity的好處還在于,
它會讓你看起來是個有自我思考的人,而不只是貪戀時髦而已。
△Kylie Jenner前段時間手上也多了一枚卡地亞Trinity,媒體認為必定有什么深意,或許是象征愛意
卡地亞珠寶和腕表創意總監賽萊德就這么評價Trinity:
“它未必要體現時尚感,但必須要有意義。”
如果要總結說Trinity究竟適合什么人來戴,應該說是那些不想讓人生受限,更想去賦予人生更多意義的人。
此處必須再次Cue到溫莎公爵,沒人比他更適合這句話的定義,他也確實將Trinity從年輕一直戴到暮年
05 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
如果你從上面一路看下來,會發現這個系列其實一百年來變化很小:它的外觀是流動的,但結構是不變的。
常常只是材質上的差別,比如后來有了鑲鉆般的Trinity,也有純粹白金版本。
卡地亞的內部人員對媒體解釋說,因為這已經是跨時代意義的極致設計了,不必再做大的改動。
即使是推出限量聯名款,也必須在原有的框架基礎之上進行。
△宇多田光佩戴卡地亞和Sacai的聯名Trinity系列,也是品牌唯一一次找服裝設計師重新設計Trinity系列
這也是為什么,雖然Trinity并不算相當昂貴,但一直在珠寶的二級市場表現相當堅挺。
不過,畢竟要慶祝100周年生日,卡地亞在今年還是特別推出了一個枕型的新版本Trinity??
△《W Magazine》韓國版雜志大片,Jisoo戴著Trinity枕型手鐲
它從上面俯瞰是方形設計,大概也算是歷史上比較大的一次改動了????
而根據卡地亞官方的說法,研發這個新品居然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之所以要花這么久時間,是因為Trinity這個系列在設計時,還要考量一個讓很多從沒戴過的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
它會在轉動的時候發出聲音。
這也跟Trinity獨特的構造有關。三環組合的設計,會讓它在手指或手臂上滑動的時候,偶爾發出金屬碰撞的聲音。
△演員Jacqueline Bisset佩戴Trinity手鐲,可以看出來這三環有時在手上是可以活動的
所以,卡地亞的團隊花了很久時間去研究,如何能讓新款在佩戴時,也依然可以保持原先的趣味感。
品牌珠寶和腕表創意總監也在采訪中提到過:
“我們花時間致力于處理各種細節,要讓佩戴者活動手臂或玩耍時,手鐲也能發出的清脆聲音,確保它與原版沒有什么不同。”
△手鐲是枕型,戒指是圓形,可以看出,枕型的線條更加凌厲
很多買過Trinity的顧客這么評價:“轉動Trinity和聽它們碰撞在一起的聲音很解壓。”
甚至有人買它,就是因為好玩。
卡地亞形象、風格與傳承總監皮埃爾·雷諾說:“每個人第一次看到它時都會問它是如何制作的,而且一直以來,大家都無法停止玩它。”
它有點像是一個符合人體工學的玩具。
而這一切,都起源于100年前路易·卡地亞那一個簡單的設計理念。
三個環轉動,掀起的蝴蝶效應。
最后,
1959年,阿蘭·德龍和羅密·施耐德訂婚,那年兩人手上都常常戴著一枚Trinity。
但或許那時候德龍還太年輕,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簡單的愛和快樂就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最終,他錯過了這段感情,兩人分別嫁娶。據說1982年,施耐德去世時,阿蘭·德龍立刻趕到現場,守了3天3夜。
直到2008年,阿蘭·德龍在凱撒獎的頒獎典禮現場,想到那天是羅密·施耐德的生日,依然會落下眼淚:
“今天,你已經70歲了,我非常想念你,我們50年前訂婚,我們彼此相愛,在一起也很快樂。這一切只因是你,也只因是我。請現場所有的人幫我做一件簡單的事情,為她的生日慶祝并鼓鼓掌吧。”
劉慈欣在《三體》中寫過的這樣一句話,或許很適合總結今天Trinity的神話:
“不要輕視簡單,簡單也意味著堅固。”
△1959年,阿蘭·德龍戴著Trinity,與羅密·施耐德在兩人當時的家中開心起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