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的達爾文(45歲)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爾斯·達爾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國西部的一座小城舒茲伯利,在這同一天,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在美國肯塔基州的哈丁縣出生。這兩位日后在人類歷史上都青史留名的偉大人物,竟然具有許多共同點。比如,他們都喜歡莎士比亞的作品,都是廢奴主義者,并且都失去了一個年幼的孩子。一位名叫詹姆斯·蘭德的人,對這些巧合如此著迷,以至于他甚至為此專門撰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林肯與達爾文:種族、科學和宗教的共同愿景》。
1868年的達爾文(59歲)
達爾文出生于一個富裕家庭,祖父和父親都是當?shù)氐尼t(yī)生,在家里六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五。家人希望他能繼承祖業(yè),于是1825年,16歲的達爾文就進入了愛丁堡大學醫(yī)學院學習,這是當時英國最好的醫(yī)學院。但是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那里的講座令人乏味,而手術又令人痛苦。但與此同時,他卻對在野外收集動植物標本和自然歷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醫(yī)學的興趣索然惹惱了他的父親,最終在1828年將他送進了劍橋大學,轉學神學,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名受人景仰的牧師。讓他的父親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個兒子有朝一日,竟然會成為一個不可知論者,更是神學界的死敵。
達爾文的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
從劍橋大學畢業(yè)之后,從1831年12月27日到1836年10月2日,在植物學導師J.亨斯洛的推薦下,達爾文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乘一艘名為貝格爾號的船,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經(jīng)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進行了為期五年的環(huán)球航行。這艘船隸屬于英國皇家海軍,是一艘雙桅桿十炮戰(zhàn)艦。船長費茨羅伊的任務是重點對南美洲的東西兩岸進行科學探險和勘察。而達爾文則重點考察了沿途的各種地質和豐富的動植物,并搜集了無數(shù)的標本。正是這次航行,極大地開闊了達爾文的眼界,也促使他開始認真思考生物的起源問題。此前,他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相信《圣經(jīng)》上的每一個字。但此次航行之后,他的信仰開始發(fā)生了動搖。他心里清楚,自己已經(jīng)不可能成為一名牧師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
達爾文結束了環(huán)球航行,回到英國之后,就已經(jīng)成為了英國科學界的名人。因為早在1835年,他的植物學導師J.亨斯洛就將他在旅行期間寄回的一系列考察信件結集出版,這讓他聲名鵲起。雖然此時他關于進化論的“自然選擇”核心思想已經(jīng)形成,但生性謹慎的他,生怕他的這種新銳的思想會受到宗教界的激烈抵制和批判,所以一直心存顧慮,遲遲未能成書出版。在此后的多年間,他只是不斷撰寫相關的文章,來系統(tǒng)梳理完善自己的思想,并耐心從自然界及科學試驗中搜集整理更多的證據(jù)。直到1858年6月18日,達爾文收到了年輕的博物學家R.華萊士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類似的“人類起源”的觀點。這才促使他終于在1859年11月24日,將自己已經(jīng)撰寫了幾十萬字的書稿結集出版,即為《物種起源》(全稱是《論依據(jù)自然選擇即在生存斗爭中保存優(yōu)良族的物種起源》)。該書一經(jīng)出版即引發(fā)轟動,首印1250冊,當天即銷售一空。
1859年《物種起源》第一版
《物種起源》一書的核心思想是“進化論”,即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低級向高級逐漸進化發(fā)展的。生物的變異是微小、連續(xù)和長期的。生物都有按幾何級數(shù)增長個體數(shù)目的傾向,但由于生存空間不足、食物資源有限等原因,不同生物之間,同一生物內部個體之間就會為生存而產(chǎn)生競爭。不適應競爭環(huán)境的個體不太可能生存,而適應競爭環(huán)境的個體則會生存下去,并會將它們的可遺傳特征傳給下一代。而這種進化經(jīng)過時間的累積,就會產(chǎn)生新的物種。這就是“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說法,并非達爾文首創(chuàng),而是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在其于1864年出版的《生物學原理》一書中提出的。達爾文感覺這一詞能夠言簡意賅地概括自己的思想,于是就在1869年《物種起源》第五版的時候,借用了這一詞語。從此,“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就成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1871年英國的諷刺漫畫
《物種起源》一書出版之后,在廣大民眾,以及宗教界之間引發(fā)了強烈的震撼。因為按照書中的觀點,生物竟然不是由萬能的上帝創(chuàng)造的,人類和動物竟然有著共同的祖先。《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志著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正式確立,顛覆了“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是人類思想史的一次巨大革命,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有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哲學家恩格斯曾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達爾文于1882年4月19日因病逝世,人們將他的遺體安葬在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內,與科學巨匠牛頓的墓穴相鄰,以表達對這位偉人的敬仰。(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如果你也對《物種起源》這本書感興趣,歡迎點擊下方鏈接購買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