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分量 分:1.fēn。由“開”引申為:1.離散、散布,化整為零”之義。如:分布;分袂;。2.部分、局部、層次,分門別類等義,如:輩分;分冊;分支;分蘗。3.辨別、辯解、隔離、限度(分寸)、界限(分界)。2.fèn。1.職責、權利的限度,如:安分;本分;身分、分內;分會、分行(hang)。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如:成分、福分、名分、情分(情誼)、天分(天資)、分娩?!胺帧弊纸M詞略。
誤 份量 份:是后造字。1.量詞,如:一份報、一份飯。2,劃分單元專用,如:省、市、縣,年、月后綴語,如:省份、年份、月份。3. 整體的一部分,如:份額、股份,引申為分攤之部分,如:戲份、(禮物)湊(湊)份子、一份子。4.到達之程度、地步,如:鬧到這份上。5.身份、地位、職權、階層和某種人的特征的范圍、限度,如:成分、知識分子。6.約定俗成特用,如:成分、身份證。
要說明的是,由于舊時曾經(jīng)有時“份”通“分”,就出現(xiàn)了異形詞,如:“身分”本是正詞,由于國家公安部的“身分證”誤為“身份證”,后來的漢語工具書只得將錯就錯,于是,“身份證”“身份”與“身分證”“身分”成了異形詞,并且“身份證”“身份”還作為首選詞。再有,“成分(1.構成物體的個體物質(組成部分)。2.正式參加工作前的主要經(jīng)歷或職業(yè),,舊時特指出身階級)”也同“成份”,但“成分”是首選詞。
現(xiàn)在容易混淆的詞有:“分別”有兩個詞義:一是“分別(離別)”;二是“分別(辨別)”;
“分辨(辨別)”“分辯(辯白)”是兩個詞:“分內(本分以內)”與“份內(力所能及的。應該可以必須要完成的。拖下去的任務最后還得自己要完成)”為兩個詞;“分外(1.超乎尋常。2. 本分以外)”不作“份外(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能相幫就相幫,可以是義務的慈善的,也可以額外得小工錢的)”;“分內分外”不作“份內份外”。分子(1.由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鍵合順序和空間排列而結合在一起的整體。一定階級、階層、集團或有著某種特性的人)”與“份子(1.整體中的一部分。2.集體合送禮物時每人分攤的錢。3. 做禮物的現(xiàn)金)”是兩個詞。
還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稱,“成份”同“成分”,一些專家和專業(yè)刊物提出異議。藍夫照在《閱讀與寫作》(1998年第8期)載文《“份”與“分”,要區(qū)分》,稱:“成分的‘份’用作‘分’,缺乏正確的理據(jù)?!壁w新民《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1年第1期)載文《“分”和“份”的區(qū)別》,稱“‘成分’一詞才是正確用法。在表示構成事物的各種不同物質或因素時,只能是用‘成分’;在表示一個人所處地位時,也應當使用‘成分’?!眹铱茖W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與國家語委推薦使用“成分”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