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或者曾經看到地球儀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地球儀是傾斜的?
問:我們可以把地球儀做成正的,而不是傾斜的?
答:當然可以,但是這樣的話和我們的地球運動就不一樣了,模型應該與實際情況關聯在一起才更好。
我們應該發現,我們所擁有的或者看到的每個地球儀的轉軸都是傾斜的,而且傾斜的角度是不是都是一致的,那么我們還要了解一下我們的地球。
據說在45億年前,有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使地球旋轉和保持這樣的姿勢。
地球中間的軸就是地球的地軸,或者叫做自轉軸,地軸是假想軸,是地球自轉所繞的軸,地球的自轉平面與公轉平面的夾角是23.5度(地軸在地球中的位置會有微小的移動,造成“極移”)。
這樣傾斜著的地球自轉和公轉,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就是出現了四季變換,太陽是固定不動的,在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光直射點就有不同–總是在南北回歸線內移動,就會出現不同的季節。
其次試想一下,如果地球自轉軸是與公轉軌道垂直,那么在地球在公轉時,太陽光總是直射赤道,那么熱帶會一直潮濕炎熱,寒冷的時候就一直干燥寒冷。
知道24節氣歌嗎?
經過以上簡單介紹,知道了地球儀為什么也要做成傾斜的了,正是與我們的地球有關。
那么我們的地球還有多少秘密呢,剛開始地球自轉速度很快,一天只有5個小時,后來才是我們現在的24小時,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月亮,地球才會安安穩穩地轉動。
下次我們再說說我們偉大的月亮是怎么影響我們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