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
“這里的標點,怎么會是‘逗號’?”
昨天,杭州一位媽媽找到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她指著孩子三年級(上)語文書第14課《小狗學叫》上的一段對話標點符號眉頭緊鎖。↓
這位媽媽的臉上寫滿了困惑:“我記得小時候學標點,提示語放中間,前面引號里一般都用句號、感嘆號、問號、省略號,現在課本里怎么變成逗號了?”這位媽媽從事文字工作,對標點的使用還是比較篤定的。
“是我錯了,還是書上錯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請教了四位資深杭城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們不約而同地表示,書上此處標點完全沒有問題。
一位語文老師解釋說,提示語在中間,前面引號中用“逗號”,是因為這句話只說了一半,并沒有說完,而且和后面引號里的部分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用“逗號”,如果前面引號里是完整的一句話,那就可以用句號或感嘆號等。
話沒有說完,引號里用“逗號”是正常現象。
我們找來了語文書上的幾個句子。
比如四年級(下)中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一文中,就有好幾處同樣的情況。↓
在六年級(上)的《窮人》中,也有這樣一句。
↓
這樣的情況,不光語文書上有不少,名家作品里也有很多。
老師們隨手在辦公室里拿了一本《俄羅斯名家童話》。
里面就有引號里使用逗號,也是在一句話沒說完的情況下。↓
其實,在三年級(上)第四單元的語文園地里,關于引號的用法就集中出現了,舉例了提示語在三個不同位置引號的用法。其中提示語在中間的情況,就舉了《小狗學叫》里的這一句。
一位語文老師表示,對孩子們學習的要求是掌握提示語在中間時,后面要用“逗號”,提示語前后要記得加上“雙引號”,而前面引號里的內容,根據說話的內容和語境來選擇標點符號,用句號、感嘆號或者問號等。↓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也同步請教了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一位資深編輯。
編輯小姐姐馬上回復:這樣用很正常。
她翻出案頭的工具書《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第四版)》(2019年9月第四版 2020年1月第二十一次印刷 中國標準出版社 ),書中有國標的標點符號用法,在“附錄B(資料性附錄) 標點符號若干用法的說明”中,有涉及的例句。
而記者在新華書店里的《語言文字規范手冊》中也查到了這個國家標準。
語文博大精深,這個引號里的逗號用法,你get了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