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稀釋后排入大海
當地漁民與周邊國家對此表示擔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
日本最終還是做出了這個決定。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13日,日本政府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排入大海。盡管當地漁民與周邊國家對此表示擔憂,但日方表示,經評估,核廢水不會對人體健康或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處理核廢水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采取全面措施、消除謠言的前提下,(核廢水)排入海洋是現實的。”他指出,政府將采取一切措施保證處理后的核廢水安全。
4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核設施都會產生廢水”,趙立堅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最高等級的核事故,其產生的廢水同正常運行的核電站廢水完全是兩回事,否則這些年日方也沒必要用罐子把這些水嚴密封裝起來。”同時,趙立堅向日媒列舉各方對核廢水入海意見并強調,對于權威機構和專家的意見,日方應予以誠實回應,而不能充耳不聞,更不能罔顧國際公共利益,將福島核廢水往海里一倒了之。
日本排污入海的決定一出,引發國際輿論嘩然。核廢水里面含有哪些物質?日本政府打算如何排放?排污入海會否對海洋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這些問題成為了民眾的核心關切。
1問
核廢水入海有什么危害?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數據,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經過處理,核廢水中的絕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沒有辦法徹底清除,到時會將核廢水中的氚濃度稀釋至日本國家標準的1/40(即1500貝克勒爾/升),約是世界衛生組織設定飲用水標準10000貝克勒爾/升的1/7,不會對海洋造成污染。
不過,截至2020年8月,經“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設備處理后的73%的核廢水仍含有超標的放射性元素,需要進行二次處理。
“二次處理”并沒有聽起來這么簡單。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化學家肯·布塞勒認為,不同的元素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處理系統也并不總是有效。“我建議最好先將核廢水處理得當,再去制定處置計劃。”
中國綠發會新聞發言人王靜表示,從危害范圍來講,考慮到海洋的連通性,核廢水入海,必然會導致污染范圍在洋流等作用下不斷擴散,無法控制。其次,從危害的周期來講,核污水里面含有放射性物質,放射性物質有很長的半衰期,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是長期的,包括對水產養殖業的影響、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這種把海洋當垃圾桶的危險廢物處理方式一旦開了先例,后面可能會有一系列的“模仿”式處理,這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
2問
日本打算怎么排核廢水?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政府目前已披露部分排污入海計劃。
就排放時間而言,日本政府要求東京電力公司在2年內開始準備工作。根據確定的基本方針,處理后的核廢水在排放前必須用100倍或更多的海水稀釋,核廢水的含氚量應降至國家標準值的約1/40,約合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質量準則的1/7。
日本政府還會在排放后加強對周邊海水的監測和評估。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將加強對有關漁場、海灘的氚含量監測,調動農業、林業和漁業工人以及地方政府官員參與海水樣品的收集和檢查,并召開由海洋環境專家組成的會議,對監測情況進行評估,提供建議。
由于排放核廢水可能影響當地的農業、林業、漁業聲譽,作為補償,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將支持福島及鄰近地區的漁業發展,擴大其在國內外主要消費地區的銷售渠道。此外,東京電力公司將對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有害謠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日本政府最快將在一周內,就排放核廢水后聲譽受損的問題舉辦部長級會議,討論核廢水排放對日本各行業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來自國際社會的外交抗議。
3問
排污入海后海鮮還能吃嗎?
海洋生物可以通過皮膚、食物或水吸收放射性元素,導致放射性元素在其體內成倍積累。布塞勒表示,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具體表現不同。銫可以被肌肉或器官吸收,在動物體內停留數周或數月;鍶類似于鈣,可以在生物骨骼中存留數年;氚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進入水中。
布塞勒認為,鍶、銫等放射性元素是需要額外關注的對象,因為它們更容易與海洋生物結合。如果累積到一定濃度,相比氚,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報告指出,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受到的影響不同,新陳代謝快的魚也可能會更快地清除污染。
4問
哪些國家和組織表示反對?
早在日本有意向將核廢水排入大海時,便在日本國內外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如今正式決定一出,更是引起一片嘩然。
日本立憲民主黨代表枝野幸男認為政府沒有盡到說明責任,“政府只會說‘安全,安全’,卻不做具體說明,因此沒法判斷核廢水到底該不該排放入海。缺乏具體的判斷依據,沒法不讓人反對。”
綠色和平組織也批評日本政府的核廢水排海決定。綠色和平組織日本辦公室的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鈴木一枝表示,“日本政府無視生態環境的決定,完全是不公義的。盡管日本有技術、有條件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點以及周邊無人區建設更多長期儲存罐,一定程度上將核輻射擴散的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然而,政府內閣卻選擇了最節省成本的方式——把核污水傾入太平洋。”
周邊國家也對此表達了關切。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13日,韓國外交部第二次官(副部長)崔鐘文召見日本駐韓大使相星孝一,就日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的廢水排入大海提出嚴正抗議。據預測,崔鐘文可能要求日本透明公開福島核電站污水處理過程并接受核查。
中國外交部也對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發表談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3日指出,日方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未經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商,單方面決定以排海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
5問
為何美國跳出來支持?
緊跟著日本政府的正式決定,美國國務院對此發出“聲援”。
美國國務院網站消息表示,在目前“獨特又具有挑戰性的”局勢下,日本政府權衡和研究了福島核廢水處理的方案,其決定一直保持透明,似乎采取了一種符合全球核安全標準的辦法,期待與日本政府進行協調溝通,監督這一決定的有效性。
美方此舉或出于美日同盟考量,所以未對日本持公開反對的態度。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龐中鵬表示,菅義偉選擇在訪美前夕公布排海決定,也有時機的考量。拜登上臺后一直強調要重新加強與盟友關系,3月份還舉行了“2 2會談”,在此背景下,美國若公開反對日本排污入海決定,也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另外,美方也覺得此舉并未觸碰其核心利益。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指出,對于美國來說,如果排污入海真的損害美方的核心利益,美國一定會譴責日方,如今美方表態支持,也是因為美方覺得由于距離遙遠,日本此舉對其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針對美國國務院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稱,“美方向來重視環境問題,希望美方在真正的環境問題上對事不對人,不要讓這個重視被打上引號。”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李玉坤 實習生 宋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