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瘦西湖北門出來,想去揚州大學。此時,有些困惑,揚州大學是個大雜燴,1992年由揚州師范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工學院、揚州醫學院、江蘇水利工程專料學校、江蘇商業專科學校等6所在揚州學校合并組成的,揚州大學有8個校區,分布揚州各個角落。
揚州人說,看面積開闊,新建筑,去揚子津校區,看人文,去瘦西湖校區,它的前身是揚州師范學院。我決定去瘦西湖校區。
這個學校是1952年成立的蘇北師范專科學校,當年暑期開始招收學生,同時集中蘇北行署文教處委托私立通州師范學校代辦的文史專修科;揚州中學代辦數理專修科;蘇南丹陽藝術學校代辦的藝術專修科;蘇北師資訓練學校代辦的教育專修科的學生。1958年夏,中文、數學試招本科生。1959年揚州師范專科學校并入,改名為揚州師范學院。
現在學校都追溯前身,尤其江蘇特別嚴重,非得把揚州師范學院前身追溯1902年,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在人家老家南通創建的通州師范學校,實際是沾邊就賴,你就是1952年成立時,蘇北行署文教處委托你代辦私立通州師范學校一期文史專修班,你就把建校歷史提前了50年,好像不是那回事?那南通大學怎么辦?1952年建校就是1952年建校,也沒有什么掉價,那多么理直氣壯!!!
坐車轉了半圈又回到瘦西湖南門,步行往南走20多分鐘,到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東門。
進入東門有一條東西大道,去不遠左也有一池塘,沿一條下坡路,是個不大的橢圓形池塘,楊柳之下,有一方石碑,上書"半塘"兩個大字,碑旁立有一尊銅像。這是一位儒雅矍鑠的老人,戴著一副眼鏡。他就是國學大師任中敏教授。他1897年出生揚州,1920年北京大學畢業,先后在揚州、南京、上海、蘇州、鎮江等地大中學校任教。1951年去四川大學任教。1955年開始受迫害,到1978年平反,1980年,83歲回家鄉揚州師范學院任教。1991年去世,享年95歲。2001年任中敏誕辰110周年,揚州師范學院立銅像紀念。
我回到路上往前行,右側有一幢中國民族風格的建筑,叫虹風閣,似乎是文學院教學樓。
過文學樓是個典型的俄式建筑,估計是師范學院的主樓。
眼前是廣場,北面是敬文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1995年香港實業家朱敬文捐資興建的,2006年朱敬文基金會再捐資改造擴建五層樓的建筑。藏書百萬冊。
敬文圖書館南側有一個有幾百平方米的小湖,實際不叫湖什么湖,是個死水坑,坑里水黃黑暗色,水里丟很多臟物,周圍到處是垃圾,臭味熏天,老遠就能嗅到刺鼻,而且西側緊挨學生食堂,捂鼻快速從一座破舊不堪的水泥小橋走過……這個校園與瘦西湖咫尺,可謂兩個天地,真讓人大煞風景,不可思議。這是個被遺忘的角落,應該有人有拯救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