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一卷從試題內(nèi)容上呈現(xiàn)出以下特征:
一、選擇題數(shù)量進一步減少
2023年新高考一卷最顯著的外在特征,便是客觀題數(shù)量進一步縮水:
近三年新高考選擇題數(shù)量統(tǒng)計
2021年江蘇第一年實行新高考,選擇題數(shù)量12個,總分36分;去年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發(fā)生變化,成語及熟語的考查從多年來的選擇題形式變?yōu)樘羁疹}(主觀題),病句修改題取消,被替換為長短句變換,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xiàn),選擇題總分30分;到今年文言文閱讀的經(jīng)典題型斷句題變?yōu)樘羁疹}(主觀題),病句修改再次出現(xiàn),這次成了主觀題,選擇題總分縮水成24分。
縱觀江蘇三年新高考,成語、熟語的運用客觀題變主觀題;病句題客觀變主觀;文言文斷句客觀變主觀;標點符號的運用客觀變主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對新高考一卷的分析,如果將新高考一二卷,包括2020年最早實行新高考的山東卷也一并分析,我們便可以發(fā)現(xiàn):今年變?yōu)橹饔^題的題型,并非什么創(chuàng)新突破,而是早有苗頭。如第19題修改病句,早在2020年山東第一年新高考的時候便是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去年的新高考二卷也是以主觀題形式考查,今年我們一卷標點符號的考查,也早在2020年山東新高考卷便已涉及到,只是當時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xiàn)。
值得慶幸的是,在之前的復習備考中,至少病句的主觀題形式、文言文斷句的主觀題形式是我們早有心理準備的,并不會措手不及,且題目難度都不大。
為什么要降低選擇題的分數(shù)?大致有這樣幾個理由:
其一,需要進一步拉開考生分數(shù)上的差距。選擇題和主觀題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即便是成績比較差、基礎比較差的同學面對選擇題時依然有可能憑借運氣得到一個超出其實力的分數(shù),有時候會導致大家選擇題的得分比較集中,不易拉開差距。
其二,讓考生得分更科學更有區(qū)分度。選擇題的得分只有0和3,而設置成主觀題的得分可以是0、1、2、3分。考生完全憑借自身的實力答題,謀求分數(shù),高手得3分,答案有瑕疵也可以得2分或者1分,如果完全亂來,則是零分,這樣的賦分更能衡量學生的水平,也更公平。
其三,更容易調(diào)節(jié)試卷的難度。如果用選擇題來調(diào)節(jié)試卷的難度,這其中的度其實很難把握。比如以往就出現(xiàn)過為了拔高試卷難度,某一道選擇題平均得分0.2、0.3這樣的極端情況,這種難度的選擇題其實已經(jīng)失去了命題的初衷了。但我們又無法做智慧的調(diào)節(jié),因為選擇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而主觀題在答案的命制上更有彈性空間,哪怕考生給出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并不相同,但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這種酌情賦分能夠很好的調(diào)整整張試卷的難度。
其四,試卷命制更科學,更能讓人接受。相比于主觀題,選擇題其實命制出錯的可能性更大,且一旦出現(xiàn)就飽受爭議。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們今年蘇錫常鎮(zhèn)的二模文化常識題。這道題因為D項“連橫,戰(zhàn)國時張儀游說六國共同對付秦國稱連橫,后泛指結盟,本文用的就是這個意思”的錯誤太過離譜而命題人又沒有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極為尷尬的改答案的情況,直接讓人對整張試卷的命題質(zhì)量產(chǎn)生了懷疑。而用主觀題的形式考查就相對更能讓人接受了,理由同上一條——遇到爭議答案可以酌情給分嘛,可以在原有答案上增加要點,有時候原本三個要點的答案在實際閱卷中可能給出六條七條參考答案,總有幾條適合你。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相比于選擇題,主觀題的形式更能考查學生的能力,包括知識識記掌握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如以對標點符號的考查為例,2020年山東新高考曾考查破折號的使用,題目如下:
2020年山東新高考對標點符號的考查
這道題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xiàn),做題時只要知道:
原文表示語意的跳躍;A項為解釋說明;B項是語意的跳躍,C項是語意的轉(zhuǎn)折;D項是補充說明。
很容易做出答案,如果不完全清楚破折號的具體用法,可以對各選項進行比較排除,因此正確率較高。
但到今年江蘇新高考,標點符號的考查變成了主觀題,原題如下:
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文中有兩處畫橫線部分,請任選一處,分析其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
①可是他低著頭,咬著牙,向前鉆
②閉住口,半天,打出一個嗝
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這道題變成主觀題,依然考查考生對標點符號作用的認知,但不再是讓大家照本宣科的背符號的用法,而是必須結合文本進行具體分析,你不光要有理論基礎,還必須深刻理解文句,也就是說,對學生能力的考查更綜合更有深度了,這才是更符合語文命題趨勢的考查形式。
我們無從確定,將選擇題降到8個是否是新高考的極限,也不清楚接下來要變?yōu)橹饔^題的會是哪一類題型。但選擇題分值下降依然可以給我們的復習備考帶來一些啟示。
二、詩歌繼續(xù)考查說理詩
中國古典詩歌絕大多數(shù)是抒情詩,即景抒懷、即事抒懷的情況居多,因而多年來抒情詩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點,我們通常所說的詠物詩、邊塞詩、閨怨詩、羈旅行役詩、送別詩、詠史懷古詩等說法,就是根據(jù)主題和情感類型進行的劃分。
但一直考查抒情詩容易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多年考查,大家早已摸清了詩歌考查的方向:無非是意象、語言、情感、手法四大類,因而將詩歌按照主題歸納好了所有常見的情感,以及各類型詩歌的常規(guī)使用手法,整理好了每一類型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常常出現(xiàn)的形象,甚至是即景抒情詩中常見的意象所表達的含義。
在多年來老師和學生針對性極強的應試策略下,只要學生每類主題刷到一定量的題目,詩歌在多數(shù)學生面前便成了“八股”閱讀,模式化的總結壓過了對詩歌本身內(nèi)容的解讀,這已經(jīng)背離了是個閱讀考查的初衷——歸根到底,閱讀的根本是要讀懂,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所謂的賞析。
從前些年全國卷的情況來看,這種詩歌考查的困境早已備受關注,全國卷近年來想出來的應對之策是考查“題畫詩”,如19年全國一卷陳與義的《題許道寧畫》,以及16年全國二卷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jié)選),題畫詩在主題上千變?nèi)f化,能夠很好的避免考生進行套路式答題。
但題畫詩也有不足之處,那便是文人氣太濃,不接地氣,實際上并不太符合當下高考命題的需求。從這三年的新高考語文情況來看,顯然采取了另一種途徑:說理詩。
說理詩也被很多人稱作“哲理詩”,當然不一定是闡明幽微的哲學理論,教材所選說理詩更側(cè)重生于人們的生活詩化,總結人生智慧,傳達理趣。如蘇軾《題西林壁》,王安石《登飛來峰》等詩,皆可視為說理詩。
和傳統(tǒng)的抒情詩相比,說理詩在表達方式上多用議論,往往通過議論的形式來點明主題,闡釋道理。
我們不妨看一下新高考問世以來七套試卷中對詩歌的考查情況(以主觀題為例)
新高考七套試卷中詩歌主觀題的考查
一共七套試卷,涉及七首詩詞的考查,六詩一詞,三唐四宋,契合我們高考的考查區(qū)間:唐宋詩詞。就江蘇新高考一卷來說,除了第一年考到唐朝送別詩外,2022和2023年都是對宋朝說理詩的考查。
為什么要選擇宋朝說理詩?
因為說理詩主題多變,詩人可以在萬事萬物中寄托道理,這一點和抒情相類——后者或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而前者或借事喻理或直言其理。不同的是,世間道理是講不完的,不會如同情感一樣能輕松被人歸類。任何一個道理的領悟,都必須建立在理解詩歌含義的前提下——沒有八股,沒有套路,理解大于一切!
而宋朝的哲理詩,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以2022年的新高考一卷詩歌主觀題為例: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
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孫扶掖。商行賈坐農(nóng)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這首詞是典型的說理詩,我們常見的抒情詩往往先寫景再抒情,而這首詞,我們彷佛可以看到一個古板的老學究拄著拐杖看著村莊里吹笛打鼓歡慶佳節(jié),祈求豐收,看著商人規(guī)矩經(jīng)商,老人出門子孫們前呼后擁,開心的對他們說:好好看,只要你們以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以后保管天天都是過節(jié)。
再如2023年詩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zhuǎn)難,逢人個個說曾顏。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
這首詩可以說是說理詩的模板了,通篇議論,如果將其翻譯成現(xiàn)在漢語,簡直就是一篇標準議論文的提綱:標題“論學”點明主題,開篇(首聯(lián))列舉一些人治學膚淺的不良現(xiàn)象,緊接著(頷聯(lián))分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頸聯(lián)以參禪修仙為例,論證治學需要親自鉆研實踐,尾聯(lián)引用名言,以游人欣賞桃李為喻,再次明確主題,意味雋永。
可以明確的是,接下來的幾年內(nèi),宋說理詩必然是高考復習備考的熱點,也是重點。
三、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更加密切
1.命題與教材單元活動的關系
回歸教材是這幾年新高考命題的方向之一,今年高考創(chuàng)造性的將文學類文本閱讀第9題與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學習任務“學寫文學短評”聯(lián)系起來,釋放出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信號:不要每天只忙著刷題了,好好看看教材,誰說高考不考教材呢?該題如下:
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jīng)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未來·回憶·成長;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河流。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在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學習任務:學寫文學短評一欄,我們可以看到以下文字:
對文學短評的定義、意義、突破口,主要表達方式等都有清晰的表達,其中提出的“敘議結合、敘要精當,為議提供支撐或依據(jù),議要緊密結合敘,思路清晰,態(tài)度鮮明”等語言,以及注意選擇細節(jié),“分析這些細節(jié)對于表現(xiàn)人物、深化作品主題的作用”等主張對本題的完成有極大指導意義。
如果我們平時在正常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進行過相關文學短評的講解和練習,那么在高考中面對本題必然游刃有余。
另外,如果深入分析我們的試卷命制,就能驚奇的發(fā)現(xiàn),命題人就像是有強迫癥一樣,試圖讓每一篇閱讀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對應的痕跡。
如第一篇現(xiàn)代文閱讀《后真相時代》,里面提到西方媒體在報道一些事件時使用了“競爭性真相”,第四題要求考生對“競爭性真相”進行分析辨別(請簡要說明文本中的西方媒體在報道時使用了哪些“競爭性真相”),這與教材必修下冊第四單元學習活動“辨識媒介信息”板塊隱隱呼應,其中有“有辨識信息的自覺與能力,能夠分辨各種媒介信息的真?zhèn)危统闪水敶吮仨毦邆涞拿浇樗仞B(yǎng)”的語句,這不就是我們面對“競爭性真相”時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嗎?
再如第五題: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關于藜麥的新聞報道結論有誤?請根據(jù)文本概括。
這種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學習活動“邏輯的力量”部分有關聯(lián),同時又與必修上冊第八單元單元學習任務“如何論證”部分密切相關,其答題思路直接參考該部分“論據(jù)的使用”表格。
必修上冊第八單元學習任務“如何論證”——論據(jù)的使用
再如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研習任務的第二部分,提出“把故事講好”,從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兩個方面給出講好故事的兩個方法,現(xiàn)在再來看,是否能夠讓大家聯(lián)系到今年的作文呢?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如何講好故事,真的就是這篇作文材料的一個寫作方向,如果我們基于對教材的解讀,去寫融入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fā)展環(huán)境,講好中國故事,不失為一個較好的切入點。
甚至就連語言文字運用如病句題,也可以在必修上冊——學習活動——學習資源——詞匯的變化的“病句類型”小專題中找到命題依據(jù)。
2.文言文閱讀聯(lián)系課內(nèi)文言知識以及日常積累
以今年文言文閱讀為例: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初二上冊《孟子三章》
B. 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選擇性必修第六課《兼愛》
C. 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 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本題答案是B,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兼愛》時稍作留心,就能輕易得出結論,“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也作“鼓勵、勸勉”理解。
再如第13題:
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我們可以粗略統(tǒng)計一下兩句話中能夠讓我們遷移到課內(nèi)文言實詞的詞語:
①侮:欺負,輕慢
1.欺侮、侮辱、侮蔑(日常詞語積累)
②唯:只有
1.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報任安書》(司馬遷)
2.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③是以:以是,因此,所以
1.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報任安書》(司馬遷)
2.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李密《陳情表》
3.是以記之 蘇軾《石鐘山記》
4.是以圣人無為 《老子八章》
5.是以太山不讓土壤 李斯《諫逐客書》
④先:意動用法,以……為先
1.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外積累)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部編版初三上冊《岳陽樓記》
⑤請:請允許我……
1.請問其目《論語》十二章
2.請畢今日之歡《蘇武傳》
3.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
4.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鴻門宴》
⑥略:大略,簡略
1.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答司馬諫議書》
2.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報任安書》司馬遷
⑦隅:角,角落——一小部分,一方面
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2.俟我于城隅
⑧審:詳細,周密——仔細思考,反復分析、推究
1.審視,巨身修尾《促織》
2.審諦之《促織》
3.審美、審查、審核、審時度勢、審訂、審定
⑨信:真實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前人雖有記錄,卻未必是信史——《見麒麟》蘇錫常鎮(zhèn)二模
可以看出,實際上兩句翻譯沒有一個字是超出我們初高中教材以及日常積累的。只要我們以課本為核心,多積累課內(nèi)的實詞,文言文翻譯及文化常識題不會有任何障礙。
3.作文與課本的關聯(lián)
我們先看一下今年的作文: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如果我們將視線投向教材,能夠發(fā)現(xiàn)多少好故事呢?
必修上冊第二單元,講述的是勞動者的動人故事,《喜看稻菽千重浪》講述的是袁隆平重視實踐、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宣戰(zhàn)、大膽創(chuàng)新,最終為人類緩解饑餓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勞動者、愛國者的故事,這一定是有力量的好故事;《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歌頌的是張秉貴的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探界者”鐘楊》展現(xiàn)的是鐘揚在科學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所表現(xiàn)出的崇高美,是他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高尚無私的愛國情懷……這些都是好故事。
必修下冊《竇娥冤》和《雷雨》《祝福》,這是具有揭露社會黑暗,具有振聾發(fā)聵的悲劇力量;《與妻書》講述的是個人與國家、私情與大義之間讓人艱難抉擇的愛的力量;選擇性必修《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包身工》《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阿Q正傳》,古代的《屈原列傳》《蘇武傳》《孔雀東南飛》等等,無一不是具有力量的好故事。
當我們?yōu)榱藰诵铝悾瑢⒁暰€投向越來越小眾、越來越佶屈聱牙的新讀物新素材時,我們是否都遺漏了教材這個豐富的寶庫?
當所有人都忽略了教材時,你對教材的合理運用是否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呢?
四、試題與現(xiàn)實的關系更加密切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語言文字運用二不太明顯外,其他所有的材料或與當今網(wǎng)絡時代的大環(huán)境息息相關,或與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不少主觀題的命制都是情景化設題,力求在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前提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024屆備考建議:
1.適當研究新考點、新題型、新考法。
尤其是語言文字運用部分,幾乎每年都會有變化,在復習時要有超前意識,注意對平時模擬練習中的新考點、新題型、新考法進行練習與總結,以免高考出現(xiàn)創(chuàng)新題型時手足無措。
2.提升理解能力,增強文學素養(yǎng)。
詩歌閱讀不能過于依賴方法技巧及套路,首重理解,而詩歌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多讀多背多涵詠,增強文化素養(yǎng)。復習備考時,抒情詩與說理詩并重。
3.回歸語文本真,落實教材,扎根教材!
課內(nèi)文言文的背默,文言文的字詞、常識積累,單元活動的練習,乃至現(xiàn)代文的閱讀鑒賞,都是我們在刷題之外,必須要重視的內(nèi)容!
4.關注時代人物和社會重大事件。
重點關注奮斗奉獻的國之英杰、時代楷模,深入思考個人成才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及主流媒體的評論,培養(yǎng)以獨特視角發(fā)掘生活別樣素材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