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說完一句,玩手機的兒子從5樓跳下,家長再生氣也要做到2點
?“再讓我逮住你玩游戲,你就去死吧,我也不用再管你了!”
本以為口口聲聲曉之以理、動之以理、甚至威逼利誘勸告沉迷手機游戲的兒子會,靜下心來好好復習,沖刺今年的中考。沒想到下樓散步前做的所有功課,才出門不到半個小時回來,又逮著14歲的兒子正在熱火朝天打游戲,阿君內心一股火蹭蹭蹭地沖向了頭頂,不加思索地破口大罵起來。
還沒有等阿君反應過來,兒子跑到臺陽上躍身一跳,“啪嘰”一聲已經掉落在5樓下的地板上了。
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挺好,只是上初二有了手機后,愛上了打游戲開始,學習成績就直線下滑,因為這部手機,親子矛盾和沖突也與日俱增。去年兒子生日,爸爸買了一部手機做為禮物。從那以后,兒子經常邊吃飯邊玩手機,并且還把作業放一邊先玩夠了再馬虎應對。家長雖有提醒和制止,但沒有采取有效措施,想著孩子過夠癮就會收斂。沒有想到中考時間不多了,兒子還沒有意識到嚴重性。
眼看著只有50%中考生才能考上高中,媽媽覺得再不管控手機,就等著中考失利,便對兒子說: 以后平時不能玩手機,周末完成作業后可以玩1個小時。本以為沒收了手機的兒子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沒想到才出門半個小時,他又偷偷拿回手機玩了起來。媽媽頓時火冒三丈,沖著兒子怒吼。
媽媽知道自己說話比較重,話一出口就后悔了,但是她沒想到孩子當了真,直接從五樓往下跳,釀成了一場悲劇。父母的錯誤言行就像一把利刃,狠狠地扎進了看似強大其實很脆弱的青春期孩子心里,不僅毀掉了孩子的一生,也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造成悲劇的原因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已逐漸形成,自尊心變得強大,對平等、尊重、成人感有了強烈的需求,自我約束力不足,這就形成了“想得多”與“做多少”的矛盾。在他們做得不好時,希望得到父母理解、寬容和接納。
不少父母脾氣比較暴躁,孩子遇到狀況易沖動,特別在孩子學習方面,一旦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會把"游戲"、"手機"等看作敵人,急著為孩子掃清障礙,忽略了正確的教育方法。
沉迷手機對孩子不利影響:
1. 睡眠不足,影響學習
智能手機給孩子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掌上世界,沒有哪個孩子能抗拒這個誘惑,但也占去孩子大量時間,有些孩子熬夜、通宵,只為打怪升級,賺積分等,不僅影響了睡眠,還嚴重影響上課專注力。
2.迷失自我
網絡的世界是虛擬的,可不少孩子分不清現實,很容易沉浸在虛擬空間不能自拔。比如一些孩子毆打父母的案例,讓人唏噓。他們一度以為父母就是游戲中的角色,能死能活。
孩子沉迷游戲怎么辦呢?
1.冷靜溝通、理智交流
上文的教訓告訴父母一個事實:不管遇到什么,先冷靜、理智,想好了再說話。不能因為一時沖動將"死"、"滾"等脫口而出。
2. 理解、鼓勵、接納孩子
良好親子關系有助于解決問題,先理解、鼓勵、接納孩子,保證良好親子關系的情況下才能做到有效溝通。有必要時,家長可以建立獎勵機制,用一些具有誘惑力的獎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自覺放下手機,自主學習,避免和孩子的正面沖突。
總之,教育有道,不盲目說教。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正確引導孩子走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