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經過漫長假期,現在是不是語文不會,數學崩潰,生物雞肋,物理心碎,歷史沒背,英語頹廢,化學很醉,就體育還好,武功全廢?這種痛直穿心肺,欲哭無淚,讓你清醒認識到時間緊迫,機會珍貴,珍惜時光,不進則退!”
——“央視段子手”朱廣權
新學期剛開學,不少學生和家長的焦慮感也開始冒芽,有的家長甚至比孩子還焦慮,甚至還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開學焦慮癥”。記者聯系了有著多年“實戰”經驗的合肥市第一中學專職心理教師、省心理衛生協會青年理事潘月和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黃曉琴,拉起了“解憂小分隊”微信群,一起攜手找“解藥”。
1、正視開學這件事,積極的自我暗示
開學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的,可以多想一些開學后的趣事,多給自己正面的積極的暗示,比如“開學后可以和朋友們見面了!能上自己喜歡的課程了!”等等,以更好的心情來面對開學。
2、接納情緒,關注當下
關注當下意味著不要沉湎于過去或過度擔憂未來,而是把自己的精力充分地投入到當前正在做的事情上,因為“現在”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時間。可以思考一下還有哪些事情比“擺脫負面情緒”更重要,試著去接納這些情緒,看看“現在”可以做些什么,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些事情中,比如全神貫注地翻看許久未動的書本等。當拋開過去和未來,完全參與到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中,你的體驗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和充實。
3、確定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制定的目標,不是籠統的,而是能夠準確描述出來的。描述的越準確,努力方向越明確,精力和注意力會越能聚焦。
目標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通過這個量化判斷目標是否達成,比如“下次考試總分增加多少分”。
目標是可以達到的,目標過低,不能激發學習積極性。目標過高,會挫敗自信心。所以,目標的確定,必須考慮實際情況,去定制“蹦一蹦”就能達到的目標。
目標與其它目標具有相關性,學期的總目標可拆分成月目標,進一步拆分為周目標、日目標。
目標有明確的截止期限,可以通過限制時間,營造緊張感以提高效率。
4、學會管理時間,制定計劃
首先,明確自己的時間利用效率,然后根據目標,列出要做的事情,并且分好優先級,根據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來畫一個二維四象限圖。得到四個象限: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要事第一,先完成重要的事。
5、加強鍛煉
科學證明,運動能有效的緩解焦慮,運動能促進大腦多巴胺的分泌,可以提高意志力和專注力,專注于做一件事的時候,焦慮自然得到緩解,每天規律運動半小時是緩解焦慮的好辦法。
真實案例插播:
初二學生小文,成績優異,因病休假多日返校后,成績由名列前茅“滑落”至班級第9名。父母著急,在家常念叨“得抓緊學習,半個多月沒上課成績下來這么多!”不久,小文出現抑郁情緒,不愿與家長交流,有時候還會發脾氣、哭泣、甚至傷害自己。慌忙中,小文一家三口一起來看心理醫生。小文父母傾訴說:“現在到了這一步,我們只是一心希望孩子能快點好起來。至于學習,孩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要學了吧。”
“如果一直挑孩子毛病會造成孩子的挫敗感,挫敗感太多進而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心,自尊心也會備受打擊。”黃曉琴認為,成績并不是衡量一切的尺子,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要找出孩子的優勢能力,因材施教。父母和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及時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用科學的方法達到輕松、科學教養。
1
協助孩子調整作息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長時間無節制地刷手機,保持作息規律,幫助孩子逐步調整作息時間,和孩子商量安排娛樂時間,但不可一刀切,強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娛樂活動,可以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上網、出去玩的時間。
2
調整自己的心態
孩子處在從假期的放松模式到新學期的緊張模式之間的過渡期,允許孩子有短暫的適應過程,合理期待孩子的各種表現,不要突然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3
不要嘮叨
家長的嘮叨對孩子的學習無疑是阻力,孩子在家長的嘮叨下學習,往往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習效率低下,甚至對開學產生更大的抵觸心理。
4
進行情感的交流
和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談談收獲和遺憾,并及時總結經驗,在孩子分享時,認真傾聽,不批評不打岔,用心了解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
焦慮不可怕
用心用愛去排解
新學期新氣象
祝福同學們
元氣滿滿、虎虎生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