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讓人很心痛
9月1日,某居民樓下,一位女士帶著9歲的兒子到樓外的奶茶店,便和兒子爆發激烈爭吵,7歲的兒子當眾大哭不止,可見其“熊孩子”的行為非常不可取。
這名男子從7樓一躍而下,搶救無效死亡。而造成孩子頭部創傷的原因,除了自身的頭部原因外,家長只關注孩子所犯下的錯誤,并沒有關注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01
粗心是一種病,做父母的沒時間監督孩子學習
前陣子,一個東北小伙子寫作業時,手指著作業本問媽媽:“我寫完了”。
當時,媽媽的回應是:“還有三分鐘才會寫完?”
直到半小時后,男孩仍然沒有寫完,媽媽生氣了:“才寫了這么長時間就寫了這么久,你個小家伙還想玩,你自己去寫作業啊!”
男孩大哭:“我就是不想寫!”
一氣之下,孩子拿起媽媽的手機,回房間里狠狠地把門關上了,再也沒有寫作業!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孩子為什么喜歡“嘮叨”?
孩子對于“嘮叨”的敏感度,很多父母都知道。別說父母,就是很多大人都很抗拒,自覺不自覺。
但事實上,孩子對“嘮叨”的敏感度,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嘮叨”會愈發成為一種強化,讓他們對“嘮叨”這件事產生排斥,習慣性的用“嘮叨”去催促孩子。
但事實上,孩子并沒有真正的““嘮叨”這件事情,反而會不斷重復同樣的錯誤。
從教育學角度看,嘮叨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重復、強化、再重復的過程,直到孩子身心疲憊,和孩子產生“反效果”。
同樣的道理,父母給孩子的“嘮叨”多了,孩子便越來越沒有了“自我驅動力”,就越來越難以發展出“自律”。
所以說,孩子的“自我驅動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
家長們,請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吧,也許你會看到孩子“破繭成蝶”的一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