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孩子不聽話總是想揍人,究竟是為什么?
這不外乎孩子的年齡特點,有些情況下,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往往是在早年家庭教養方式的形成或者是環境影響下形成的。
如果父母的養育方式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家長的性格比較急躁,經常打罵孩子,甚至在無意識中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對孩子進行言語攻擊,甚至在無意中,給孩子“貼標簽”,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造成膽小、自卑、不合群等。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也有些父母,信奉“棍棒教育”,動不動就批評孩子,比如“這孩子真沒出息,連我都沒這么笨”、“我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還不理解”等等,導致孩子自我懷疑,變得膽小、不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3. 父母沒有學習,不懂溝通,不懂陪伴孩子,導致孩子性格內向,膽小怕事,不自信。
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認可和鼓勵,缺乏安全感,自卑,做事情也往往小心翼翼,害怕出錯,害怕讓父母失望。
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
1. 不要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
“壞孩子”標簽,顧名思義就是那些不遵守紀律、不懂禮貌、總是目中無人的人,父母應該及時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膽小謹慎。
如果孩子總是對自己的評價“太差”,父母應該多多益善,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讓他們能夠坦然面對失敗,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你太差了”“你不行”……………………
比如說:“有些孩子一進家門就喜歡跟別人家的孩子玩,總是喜歡拿別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較,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那么好?!?/p>
再比如說:“有些孩子回家就躲在房間,跟父母說他不想上學,或者他出去玩的時候不會馬上就回來,不喜歡父母鎖門?!?/p>
總之,很多家長對于青春期孩子的這種變化都感到非常的頭疼,感覺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像以前那么乖了。其實很多家長都很納悶兒,明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為什么突然就不愿意跟自己說話了呢?
原來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隨著身體的發育趨向于生理變化,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大人了,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家長卻認為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自己說話,是因為在很多時候他們還是孩子,家長的一些行為習慣都是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的。
二、孩子喜歡跟家長對著干,是因為什么原因?
1. 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
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發了,此時孩子會從一件事情的抵觸和不愿意配合。他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比如在外面想要一件東西,但是家長不給他買,他就會發脾氣,家長就會采取一些不聽話的手段,比如說,打罵這個方式,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跟家長鬧脾氣,但是他不會跟家長鬧脾氣,因為他覺得沒有關系,他只要自己鬧,家長就會滿足他。
2. 孩子希望引起家長注意
這個階段的孩子希望獲得注意,所以很多家長會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講話,或者是選擇一些比較嚴肅的方法去管控孩子,或者是在生活中,經常會給孩子下達一些命令。
比如說,你現在還在玩,趕緊去學習!別玩了!
還有很多家長會直接去命令孩子,“你不能玩手機了!趕快去學習!”
有時候,父母覺得自己說的道理孩子都懂,但是,孩子依然沉迷于手機。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哪些問題,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我建議各位家長,面對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家長不妨可以先讓孩子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同時也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父母去和孩子聊一些有趣的話題。
這樣一來,孩子對手機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3、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不用打不用罵,用這3招輕松戒掉
美國著名的育兒專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說: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需要被疼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