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四歲孩子不聽話,媽媽帶著他跳樓;西安的麗麗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從記事起,她的爸爸經常玩手機,甚至是晚上,麗麗就躲起來玩手機。爺爺奶奶對于孩子來說,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沉迷手機的危害都不小,看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手機控”孩子呢?
爸爸下班回家不做家務,窩在沙發上玩手機
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閑暇時爸爸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如果爸爸每天下了班也在看手機,孩子會耳濡目染,慢慢喜歡上看書,到了家里就會跟著看手機。如果爸爸在家不看書,孩子也會跟著看書。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所以,要想孩子少玩手機,父母自己先做到。
下班回家后,請把手機收起來,陪伴孩子游戲玩耍,這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爸爸帶孩子到戶外玩耍,不僅可以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增進親子關系。
爸爸陪孩子玩耍,孩子更聰明
圖源:網絡
臺灣教育家洪蘭說:“母親的作用很大,母親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位老師。”
媽媽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有自信,有獨立的思想。
很多時候,爸爸帶孩子玩,是一種幸福。
畢竟,爸爸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份責任,是對孩子性格成長的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寶藏,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越珍貴。
爸爸多陪孩子戶外活動,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好處多多
01 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研究中發現:在幼兒園中,為孩子們提供合適的游戲和指導方案,讓孩子們進行合作、合作,而不是爭吵。
一個人在家里呆著,其他孩子即使想跟著父母玩,由于不熟悉,也不會表達出來,這對孩子的自信心影響很大。
爸爸可以帶孩子多做一些互動游戲,讓孩子在室內可以做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捉迷藏、拆卸玩具、下棋等等。
另外,爸爸還可以帶孩子看一些經典名著,小說,歷史小說,繪本等等。
在家庭中,夫妻倆如果在孩子面前不能以工作忙為借口,而是盡量避開孩子,孩子看到父親往往會心生好奇,這時候孩子也會慢慢地喜歡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
在家里,爸爸可以經常帶孩子一起去博物館,和孩子一起去爬山、散步、運動、看電影。
在爸爸的影響下,孩子很容易愛上一項運動,他會一直保持著陽光積極的心態,不會動不動就想著用拳頭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爸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的不守時、不上進的樣子,往往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感染著孩子,讓孩子養成守時、守信的好習慣。
結局很美好,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也能拉進孩子和爸爸的關系,更親密的關系。
04
一個會“說理”的爸爸,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孩子的自律和管理能力。
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康永說:“爸爸應該立下很多規矩,你不能破壞,你應該遵守,你有什么錯要及時告訴爸爸。”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爸爸身上學來的,記得有一次在小區里看到一個大爺在帶著孫子孫女玩,一只小狗不停的追著小孫子,而爺爺奶奶則和小孫子說:“你這是長輩的孩子,不能總是讓大爺看著孩子。”
大爺說到:“我不可能做到,這個孩子就是教唆孩子去玩游戲的,我們讓孩子玩游戲,他就必須每天必須要玩一會,不能停,否則就會被別人嘲笑。”
小孫子見到了爺爺奶奶,目不轉睛的盯著手機,手里還不停的滑動著視頻,看了一集又一集,結果快結束了,就放下了。
過了幾分鐘,奶奶叫孫子過來找孫子玩,孫子不愿意了,直接在旁邊叫他好幾遍,最后小孫子索性把手機還給了他。
小孫子一下就不樂意了,大爺見狀馬上站起來,連忙問:“是小孫子,你怎么讓他這么想呢?”
“不是我的手機,是鄰居家的阿姨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