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日語的各個原因,中國媽媽的回答,戳痛了無數家長們的心:
@美國媽媽,喜歡“訴苦”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愛頂嘴,是孩子的叛逆期,這會讓家長頭疼,想要嘗試改變孩子的態度和方法,卻發現常常失敗。
如果孩子不愿意聽從大人的意見,即使家長說得再對,孩子也是一意孤行。
正如《小歡喜》里的英子,媽媽要她報冬令營,可她偏偏喜歡地質,討厭航空,想要逃離媽媽。
其實,每個孩子生來都是愛學習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和父母還是欠缺的“引導”。
他們愛聽故事,可奈何纏著父母陪著他們讀,“為了讀故事,他們要看手抄報”;
可有的孩子,卻會選擇喜歡畫畫,也可能會選擇動漫,可他們不是天生就是不愛學習的。
與其逼迫他們學習,我們不如給予孩子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他們不喜歡學習,那我們就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里學習。
有時候,就算不給他們提供他們更多的選擇,他們也不會主動去做。
有一個媽媽,看到兒子雖然非常喜歡電子產品,但是他仍然會給孩子安排更多適合的學習內容。
孩子為了能看動畫片,每天都會念叨一會,但是媽媽沒有及時遏制孩子的這種行為,而是每次都給孩子一個選擇。
這個媽媽覺得非常好,很快就讓孩子能接受了。后來孩子就把這個習慣貫徹到底了。
第四,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事物
有些東西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這種吸引力應該是短暫的。
而父母如果每天都讓孩子接觸一些事情,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夠持久性地集中精力學習呢?
很多父母不讓孩子看電視,但是自己卻天天玩手機,甚至有的父母會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拿起身邊的手機給孩子看,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并不是愛自己,只是愛手機才讓他們失去了興趣。
如果父母能夠每天給孩子們播放一些輕柔并茂的音樂,讓孩子沉浸在歌曲中,既是孩子喜歡的,又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學習知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孩子在這種有道理的音樂中,內心就會得到一種滿足,而不是一種負擔。
3、尊重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人的身上存在一種渴望被父母欣賞的心理,在馬斯洛的需求中,人們渴望得到肯定,而父母卻不以為然,甚至是侮辱謾罵。
在這種錯誤的心理驅使下,孩子會努力學習,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當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就會被貼上“叛逆”的標簽,只是孩子認為他們是在“故意”反抗,覺得自己是叛逆的。
父母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他們大都采用了批評和貶低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這種方式嚴重的會導致孩子出現叛逆的心理,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不良影響。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動輒打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面對孩子的“壞毛病”,父母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而是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去幫助孩子改正。父母要做的就是觀察,并耐心的引導孩子改正,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其實,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壞習慣”,并且束手無策的時候,不妨直接批評孩子,有些錯誤一定要改正,只有知道問題嚴重了,才能改正。如果說孩子出現了“壞毛病”,家長一定要先了解原因,不要貿然去打罵孩子。
這樣做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影響親子關系。與其對孩子進行打罵,還不如想辦法改善孩子身上的壞毛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身上找到閃光點。
如果孩子身上的毛病實在太多,家長們可以多多引導孩子改掉,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當孩子的心里有了前進的方向,自然而然就會變得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