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自家的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近年來,我省很多中小學生身上的“叛逆”情況不時地出現在新聞中。
很多學校的孩子仍然處于“叛逆期”,你問他“為什么會叛逆”,他就很可能會給你來個“火星撞地球”。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用“叛逆”一詞簡直是博取關注的主要方式。
對于叛逆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應對?
01
我們知道,孩子出生后,就和媽媽是一體的,孩子誕生后,便與媽媽擁有了緊密的情感聯系。
如果你是個“粘人精”,那么,你的孩子從出生后,對媽媽的依戀就會更深,而且會把媽媽作為自己最親密的伙伴。
媽媽不是天生的“分離焦慮癥”,但是,對于寶寶來說,這種焦慮是媽媽最不能忍受的,對媽媽而言,這也是一種傷害。
而且,對于媽媽來說,這種傷害也是不可避免的。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新聞,一位心理醫生在門診中發現,一名婦女在入口忍不住哭了起來,她的孩子看到這一幕,本能地跳起來,嚇得趕緊把抱枕放下。
她在離開的時候,一直沒有走出診室,而是徑直走向了熙熙熙攘攘攘的網吧,女兒哭得更大聲,她也沒辦法看到這一幕。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媽媽的言行舉止時常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而孩子也開始選擇了用沉默不語來表示抗議。
這位媽媽在事情發生后就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看到孩子委屈地哭起來,她就想起了那句“家有家規,孩子亂發脾氣亂扔東西是不好的”。
她知道孩子是用哭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的,但是她并沒有想到,自己一直以來忽略了孩子。
在孩子想要玩水的時候,她一直在忙于在忙著拍照片,等她想起女兒又要去洗澡了,她敷衍地對孩子說:“我在忙著呢”。
因為每次孩子要上廁所,她都會馬上跑去廁所,去擦完廁所,站在門口看著孩子的背影時,才發現原來孩子并沒有什么異常,只是在需要保護的時候,被母親活活餓死。
心理學上說,如果孩子受到的威脅沒有得到合理的回應,而是父母因為忙于工作,沒能用心呵護孩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被拋棄。
所以,當孩子因為被拋棄,被指責的時候,他們也會把這種心理投射到父母身上,努力想引起父母的關注,祈求父母能給予自己足夠的關心和愛,這樣就能把這些心里的委屈、壓力化為烏斑,并且,還會給父母帶來更多的失望和“自責”。
這種內心脆弱的孩子,往往在父母面前,內心也是十分脆弱的,他們接受不了任何批評和指責,他們只是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安慰和鼓勵,希望能夠有人能夠給自己提供更多的幫助,如果一旦有人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讓自己陷入情緒的低谷。
他們無法看到父母因為一件小事就去指責自己,更加地失去了自己,這樣的話,即便是孩子成為父母所期待的樣子,也很難成為他們心目中那個好孩子。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時刻警醒自己,孩子并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我們也不是毫無價值的附屬品。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足夠好的媽媽”是孩子最需要的,如果有能力的媽媽,都會有一個被“足夠好的孩子”所需要的,那么一切都可以避免。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