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7個月的孩子不聽話,我感覺,還是有些不知道如何“對付”。
無獨有偶,我兒子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兒子,平時在睡覺前的時候總喜歡先玩一會玩具,然后寫一會作業,磨磨蹭蹭,還要折騰到早上十點半。
我覺得這是一個超級好的習慣,就改變了平時的做法,開始對他進行說教,在他起床后把玩具放在他的旁邊,告訴他:“現在還不起來,再不起來就遲到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樣的辦法看起來似乎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那種方式已經遠遠的超越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孩子已經忘記了他的行為。
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很多時候是不會管控自己的行為的,他們可能會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比如突然之間不想寫作業,或者說在學校,又或者是表現出了一些讓家長不能理解的行為。
而孩子的行為,一旦上升到不想寫作業的情況下,我們就開始采取的一種打罵的辦法,實際上這種方法只能讓孩子越來越不愛寫作業。
當我們在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在告訴孩子:“我希望你以后能夠理解我們的苦心。”
但是結果呢?孩子會在心里自我否定,覺得自己真的就沒有爸爸媽媽媽這么好的意愿,或者是自己真的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愛寫作業,因為他知道如果我不完成作業的話,爸爸媽媽就會拋棄他,還會拋棄他。
那么當他寫作業的時候,他就會認為是自己沒有寫作業的原因,從而就會導致他產生這樣的想法:我不寫作業,爸爸媽媽會不喜歡我。
所以說打罵孩子其實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2. 因為你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所以你才會這樣。
在很多父母的心里,可能覺得我只要給他講道理,他就會聽,所以只要你給孩子講道理,他就會聽。
但是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罵時,他的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恐懼感。而這種恐懼感會讓他不知道應該怎么跟你交流,不敢跟你說話。
3. 每次他一旦被罵,就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將所有的情緒都埋在心里,逐漸變得不再愛與你交流。
這樣的性格和孩子的交流,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壓抑情緒,長期下去,孩子的性格變得暴躁,更加不愿意和家長進行交流。
家長總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就可以指手畫腳,孩子只需要服從就可以了。而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交流,親子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疏遠。
4. 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
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包括心理健康,性格開朗,性格活潑開朗,性格好。
一個孩子如果成績忽上忽下,家長就要去考慮一下,孩子是否是在其他方面遇到了困難。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狀態,多與孩子交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不要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的學習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其實沒有任何幫助。
5. 要多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夏令營
有的時候家長可能會把孩子送去夏令營,這是一種無意義的生活體驗,但這種體驗的載體不能替代,比如,帶孩子出去旅行,不僅可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還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自信。
如果家長們在這種精神上把孩子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就會給孩子一些好的影響。
我有一個朋友,就把孩子送去夏令營,想的很好,孩子很高興,一路上都表現得很快樂,但是到了晚上,也不想睡覺,就開始看各種漫畫書,或者是電視劇,可是沒有看完,他就覺得困,所以他就想睡了。
第二天,孩子沒睡好,第二天沒精神,家長也沒有給孩子請假,這時候孩子的很多情緒就爆發了,他覺得很煩躁,就開始躺在床上,拒絕去上學。
第三天,孩子還是不去上學,家長覺得孩子太懶了,就給孩子請假,結果孩子就在家待著,說是在家里不想上學,沒有辦法,最后還是給孩子報了一個全托班,孩子雖然有些不舍,但是還是去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