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育
有一種愛叫做陪伴。
孩子們天真地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已經“成年”了。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父母的責罵。可是許多父母仍然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用他們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教育他們。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所以,一些孩子可能會對父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觀念反抗,從而得到父母的教訓。
通常,孩子會因為一件事情不開心就開始發脾氣,甚至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孩子的這種行為,常常源于我們的“行為控制”。
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他最反感,也是最不愿意聽到的。對于孩子來說,我們教給他的,不是我們告訴他該怎么做,而是要讓他從中獲得經驗。
下面我舉一個我和我的孩子在“斗爭”的例子。
前幾天,我們家迎來了一個難題:孩子變得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父母破口大罵,且作業、卷子丟在地上一扔,把家里的東西亂扔一氣。
作為家長,你會不會很煩躁?會不會覺得特別的生氣?
是的,我們家是一個非常民主的家庭,孩子也非常的平等,我和孩子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的專制,我們屬于自己的事情從來不曾大聲叫喊過,就算是在家里發生的一些小沖突,我們也從不大呼小叫,更不會在群里通報批評指責謾罵。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孩子與我們不像,而是越來越不愿意和我們溝通交流,每天只愿意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手機也不愿意給我們玩,我們問他什么都會非常不耐煩。
那么我們就會覺得孩子不愿意和我們交流,有的時候甚至會感到恐慌,認為孩子和自己疏遠了,不愿意和我們交流。其實,不是孩子變得內向了,而是我們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孩子變得不愿意和我們說話了。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陷入了心理游戲當中。
為什么有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呢?其實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已經被網絡游戲所吸引,從而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虛擬世界之中。
為什么有的孩子會沉迷于網絡世界當中,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真正含義
當孩子意識到父母不了解自己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和父母沒有關系,于是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這種情況其實也在大部分原因是孩子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為什么要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很枯燥乏味,也不知道學習到底有什么用,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會不斷地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但是孩子會慢慢地對這種思想失去了興趣。
2.父母的打擊教育
這種教育雖然不能算是那么嚴重的問題,但是也算是一種比較嚴重的事情,父母會經常打擊孩子,而且這種打擊會把孩子帶入到自我否定的漩渦里。
而且在孩子的意識中,父母就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那么久了之后孩子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消極的自我否定的態度,而且這種否定的態度還容易讓孩子變得更加敏感、自卑,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影響一生的心理健康。
3.父母的不良情緒
父母有時候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因為父母的性格會影響到孩子,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內心不健康的話,也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另外有的時候,孩子的沉默不語甚至會讓父母覺得自己“完了”,父母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情緒有問題。
如果父母總是處于焦慮的狀態,就會影響到孩子,甚至是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所以說不管孩子有什么問題,都不要表現得過于焦慮。
4. 父母自身的情緒
父母有焦慮的情緒,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十分暴躁,他們會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威脅自己,從而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產生出對父母的疏遠和排斥心理。
所以作為父母,如果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一定要考慮一下是否是自己的原因所致,為什么要將孩子送到這種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