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碰東西不聽話視頻的話,家長一定要引導。比如告訴孩子“看到這個車子就要把它關掉”,“玩完玩具要放回原處”,而不是像上述案例那樣做“懲罰孩子說不”。
也就是說,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幫孩子找點別的事做,跟孩子一起畫畫、玩玩具、帶孩子出去玩等。
3. 孩子小,聽不懂大人的指令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比如小時候,孩子問“媽媽,你要我這個”、“要那個”,別的媽媽都會答應的好好的,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就只能“這個字”不完整地記住。
但其實孩子小時候他是可以聽得懂大人說這個字的,所以在2歲以后,他們就可以理解大人說的“那個字”了。
而在3歲以后,我們也可以給孩子逐漸增加“詞語”和“句子”的內容。
如果孩子在1歲以后仍然沒有聽懂過“你”這個字的意思,那家長就應該考慮一下孩子是否真的聽懂了。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如孩子是否能夠聽懂你的意思,是否能夠按照大人說的來進行順利地寫作業。
3歲以上的孩子,因為年紀比較小,所以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所以對于家長的要求可能會表現得比較“磨蹭”。
如果孩子不理解大人的指令,那么,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大人給嚇住了,一種是寶寶能聽懂了,但是卻無法分辨其中的道理,從而影響了自己對于語言的理解能力。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定。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教育原則,比如說孩子不愛寫作業,就讓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讓孩子養成固定時間去寫作業的習慣。
3、獎勵孩子,而不是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的獎勵都是對孩子好的,或者是對孩子進行簡單的物質獎勵,只要他完成了任務就獎勵他,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他就會在心里賞識他、鼓勵他,讓他更加努力去完成任務。
因此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言出必行,保證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不守信用,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懲罰,從而督促孩子改正。
4、多陪伴孩子
孩子只有更加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他才會更加自律,而不是懈怠拖拉磨蹭。
這樣一來,孩子也更加愿意配合家長的制定規矩,孩子也更加愿意去執行,同時在執行規矩的過程中,孩子也不會產生僥幸心理,反而會覺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正確的,以后再也不用操心了。
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不斷進步,讓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所以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自律,讓孩子明白自己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你是想讓他自律。
孩子的自律,在于他本身,而自律,在于你能夠自律。
孩子的自律,更多源于你的陪伴
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在外面光鮮亮麗,回到家卻窩在沙發上玩手機,或者在電腦前自顧自地刷視頻。
這些孩子也正是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才會迷戀上電子產品,電視和網絡,成為了他們的最愛。
現在大多數父母工作忙碌,很少有時間去陪孩子。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男孩,父母平常忙著做生意,他就成了留守兒童。
那時候,因為疫情,在他印象中,父母就一直住在老家的親戚家,每次視頻都是長輩在一旁玩手機,讓他不添亂。
有一次,他和鄰居爺爺奶奶在家,父母忙著做生意,他和弟弟吵得不可開交,不一會兒就吵起來了。
他的爸爸見狀,沒有罵他,而是心平氣和地問他,不想讀書的原因。
他一下子就說,那些大道理,我都懂。
于是,他又開始好好讀書,而且還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讀完大學之后,還成為了著名的作家。
而他的人生也從厭學轉變成了愛學習的大文豪。
有句話說得好,有人比有意義的工作更能引領前行,被譽為“石墨烯受教育之父”。
同樣輟學的兩個孩子,如今因為厭學而輟學,也撐起了整個中國家庭的希望。
這兩位孩子,他們有共同的家庭,也有個性不同的無奈。
“不知道為什么要上學,讀書好還是不上學好?”
他們是在不學習中乞求回報的。
他們不想學習,但是不學習,又不甘心…………………………………
對于這些孩子來說,讀書就是他們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
他們通過讀書,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己,從而對知識產生了自己的思考,對自己產生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它的使命,是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是幫助孩子構建一個安全穩固的心理防線,防止孩子在成年之后受到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這比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