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孩子不聽話視頻直播,網友提醒他們不要帶娃,反被家長懟啞口無言,無語不笑
現在的手機和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很多時候,父母為了方便聯系,在孩子還沒有看手機之前,就給孩子配了一個手機,避免孩子沉溺于手機。
但是,當手機逐漸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時,才發現,孩子已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小孩子都比較淘氣,用過手機,打過孩子,都沒有效果。
前不久,幾個閨蜜聊天時說孩子在家里哭鬧,閨蜜聽到這句話,就拿起手機就給孩子拍了一張孩子受傷的照片,等到孩子被送往醫院治療,也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孩子受傷,閨蜜也很難過,自己辛辛苦苦照顧了那么多年,孩子怎么就變成這樣了,真是白眼狼!
01
有時候手機比父母更害怕
孩子因為沉迷手機,親子關系受到的沖突也越來越多。
之前有一個直播平臺,里面的一對父子,爸爸帶著一個五歲的孩子,爸爸在看書,孩子在打游戲,打的熱火朝天。
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媽媽在看手機,孩子坐在旁邊玩玩具,有時候孩子抬頭看到爸爸在玩手機,他也湊過去,“爸爸,你在看什么啊?看這個動畫片?”
爸爸一看,趕緊糾正道,“看什么看,你在打游戲,我在玩手機!”
雖然這種方式倒也可以替孩子當個擋箭牌,但是對孩子而言,影響很大。
雖然玩手機在現在的生活中已經不常見,但是當孩子發現家長們經常玩手機時,孩子會好奇心躍躍躍欲試,他們也想知道“手機到底有什么好玩,家長都沒發現”的時候,他們也會陷入了恐慌中,只要讓自己想玩手機,這一切就都變得很難。
甚至當他們真的想玩手機的時候,還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什么別人都可以玩,我卻不能玩,我做不到?我還有什么好的玩法?
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孩子上學之前,就讓孩子了解一些手機的用途,比如說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等。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地鐵上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小孩來問,說剛剛給孩子買了個手機,不知道怎么使用。
孩子說,手機沒什么好玩,這個手機好玩。
我說,那你就和爸爸一起去買菜做飯吧。
然后孩子就特別開心,開始和爸爸一起做飯,做出各種造型。
其實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第三次去逛商場時,我就把自己買的衣服買的。
每次逛商場回來,孩子都特別開心,因為他知道,原來媽媽買的衣服都是媽媽的,他羨慕的不得了。
這時候,他肯定會找媽媽說,我的衣服真好看。
這時,我就把自己買的衣服送給孩子。
臨走前,我對孩子說:“今天的衣服你自己洗了,真好看,好看!”
孩子特別開心,洗完澡后,我跟孩子說:“你的衣服真好看,我跟你一起洗了,好不好?”
孩子有點不好意思,開心地說:“好看!”
邊說邊把衣服洗了。
孩子突然興奮地說:“太好了,太好了!”
這時我就明白了,孩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了“玩手機”這件事的。
那孩子為什么會如此癡迷手機呢?
其實就是因為手機滿足了孩子的一些需求,當孩子想要一個物品的時候,或者是想要跟父母、或者是想要跟同伴們交流的時候,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
當孩子滿足了這個需求之后,他就會忽略掉跟同伴的交流。
對于孩子來說,尤其是低齡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還沒有發展成熟,對于別人的態度以及對于自己的情緒,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2歲之前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未發展成熟,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父母的教育,就是影響孩子未來的幸事。
03
孩子想要玩具,父母給買的
德國著名教育學家格局馬戲經所說:“人在貧窮和富有之間的進退兩難。”
如果在一開始就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那么這個孩子注定不會有幸福感。
如果不給孩子買玩具,這世上的富二代已經破產。
如果他沒有按照父母的標準去生活,也許他永遠不會有幸福感。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物質生活都是如此簡單。
并且父母覺得給孩子買個玩具也可以,但實際上很多孩子都是玩具,父母卻只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這又是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父母一直拿著不屬于孩子的東西,來威脅孩子,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真正的富養是富養,是給孩子愛,是讓孩子在愛中獲得自信,是讓孩子有勇氣,能自己面對挫折,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只有給孩子創造更多的選擇,讓他去體驗,去嘗試,他才能感覺到,愛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