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靠打是沒有用的,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是愛孩子的,而是一些父母自身也是存在不聽話的習慣。那么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要怎么去教育,孩子才能聽話呢?
前幾天,在樓下鄰居的一家飯局上,就發生了這樣一幕: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吃飯,她們正在看手機,飯菜上來了,媽媽在看手機,孩子則在看電視。媽媽忙的熱火朝天,孩子一個人坐在了一邊吃,飯菜上來后,媽媽問:“琳琳,你怎么不吃菜啊?”孩子聽了,生氣的回答道:“你不是答應過我要多吃一點嗎?怎么又不去吃了呢?”這位媽媽就看著孩子不說話,似乎在責怪自己沒有答應孩子。
很明顯,媽媽在與孩子說話時,態度很不耐煩,說話時的語氣也很強硬,命令和指責,都讓孩子感受到了媽媽對自己的不信任,心里不舒服,就不再跟媽媽說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所以,我們還是要多傾聽,聽孩子傾訴,在孩子說的過程中,挑出重點,也要盡可能的肯定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千萬不要對孩子的表現不滿,說一些指責和評價。
當然,媽媽說話的時候,也要注意語氣,畢竟孩子的感受是會影響到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不要去刻意的去說教孩子。
在下次孩子跟自己的內心發生沖突的時候,試著用肯定的語氣去和孩子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這樣,媽媽跟孩子的親子關系,會變得更加的親密和諧,媽媽的話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安慰。
3、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記得女兒高三的時候,特別喜歡玩手機,導致成績下滑,媽媽找了很多次老師都沒有得到令她滿意的結果,就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越來越不愿意跟媽媽交流。
媽媽每次一聽到女兒的要求,就是各種指責和說教,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認為自己是孩子的依靠,從而造成了親子關系的疏遠。
其實,孩子的成績下降并不是因為玩手機,而是因為沉迷手機。
曾有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初中男孩因為迷戀手機游戲,經常和父母吵架,一氣之下,將母親殺死。
事后,男孩表示自己當時的行為并不是因為成績下降,而是因為玩手機游戲,連吃飯都不肯吃飯,只能靠玩手機游戲來維持內心的飽腹感。
相信那些沉迷手機的孩子,聽不到父母的“焦躁”,更聽不到父母的“埋怨”。
很多父母在指責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更多的是想要孩子戒掉玩手機,甚至不玩游戲。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的責任是不應該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這樣的思想和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在親子之間的溝通之間會產生巨大的障礙。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1、多陪伴孩子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你的附庸,是他們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走向獨立的一個過程。
要知道,孩子遠比你想象中的要成熟,他們需要父母的理解、尊重、理解,需要你耐心的去了解。
所以,孩子更需要你的陪伴,而不是一個只會玩手機的父母。
2、尊重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不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小世界,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小秘密,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和秘密還被父母否定,但父母卻要求孩子必須聽自己的。
所以,換位思考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而不是在父母自以為是的權威下強制孩子分享。
尊重孩子,換位思考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孩子總是對父母不耐煩,不想理睬父母,那么父母就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總是想著去改變孩子,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3、耐心的與孩子溝通交流
叛逆期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仇恨”的心理,不外乎父母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態度、與自己的溝通等等。
父母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再去指責孩子。
因為父母的疾言厲色和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強,可能會激發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