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不聽話一天打了他四次,很多家長都要打,有些父母可能還要找個老師,要么跟孩子講道理,說教,最后的結果都是被孩子當做空氣一樣的透明。
如果孩子不聽話,就要用體罰來懲罰他,等到孩子長大了,這種懲罰方式會被他記在心里,下次還是會再犯。
有的孩子可以把孩子打一頓來當作讓父母懲罰他們的手段,通過懲罰來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情況,但是有的孩子沒有這種方法。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有的孩子可以把孩子打一頓來當做讓父母可以懲罰他們的手段,比如說讓孩子罰站,帶孩子出去玩等等。
但是如果說這種方法會更加有效,有些孩子會更加叛逆,讓家長頭痛不已。
但是當孩子聽話了以后,我們就可以使用這種體罰的方式來代替懲罰了。
孩子本來可以避免不聽話的行為,但是在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不能簡單粗暴的就對待他們。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這樣的行為了,我們就可以用體罰的方式來懲罰他們,而不是用這種方式讓他們乖乖聽話。
但是這種方式就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
這種方式是非常極端的,并且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
也許你會說,體罰是教育嗎?我不知道體罰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我總是無法反駁。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其實體罰是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一個最普遍的原因,而且也是最常見的一種。
雖然體罰也會給孩子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家長們可千萬不要小看體罰,今天你可以看看,人民日報
還有這個視頻,一個男孩在醫院門口,不停地用手拍打自己的頭,手臂抽搐,導致頭部輕微震顫。而且,很多家長會誤以為孩子沒事,等孩子自己平靜下來了,會給孩子拍一巴掌,以此來發泄情緒。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不斷地試探父母的底線,在不斷地試探父母的底線。
最后,發現不管不顧,最重要的是及時向孩子認錯,并告訴孩子,你的底線是什么,為什么不可以堅持下去,并且能夠堅持原則。
(4)“我很擔心你會一直這樣下去,你覺得你能做到嗎?”
當孩子朝著父母希望的方向發展時,家長通常會給予孩子很大的鼓勵,但這樣的鼓勵對孩子來說,會讓他覺得自己沒有被父母尊重,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沒有自信心。
而且,如果一個孩子只會被貼上“騙子”的標簽,那么他會更加對自己喪失信心,對周圍的人也會形成不信任感,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請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因為鼓勵對孩子來說,比責罵和暴力更加有力量。
(5)“我想要一個桃子,你卻給我一筐”
孩子發脾氣,如果家長直接說:“你又亂發脾氣,我現在知道你想要的東西,都給你了,你還生氣,你還怎么了?”
孩子的內心就會形成一個觀念:我的情緒是有人在乎的,我不能有自己的情緒。
久而久之,這種情緒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如果孩子長大后依舊如此,那是孩子的錯誤,我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糾正呢?
因此,要想孩子停止發脾氣,首先就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當孩子真的生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蹲下來,抱著孩子,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這樣做,我真的不開心,你可以離開一會兒嗎?”
當孩子情緒穩定了,再和孩子講道理,講道理,告訴他這件事的后果,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是會受到懲罰的。
這樣一來,孩子才會學會少發脾氣,才會聽父母的話。
家長要知道,孩子發脾氣是有原因的,父母只有了解清楚原因,才能對癥下藥,針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引導。
心理學家李玫瑾說:
“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父母求救,只是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