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讓他往東偏要往西,做事拖拉,讓他寫作業,不給他吃冰淇淋,天天把“不”掛在嘴邊,惹得媽媽直跳腳,實在沒轍。
本是快樂、活潑的年齡,但自從上了小學,“不”字當頭,一開始就沒完沒了地“唱反調”,喜歡說“不”,很拗人。
比如早上,媽媽讓孩子穿什么顏色的鞋子,孩子偏偏不穿。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媽媽,我熱,我想穿那件紅色的外套。”
“不,我熱。”
“那咱們吃什么呢?”
“我熱!”
“不吃,這回有點難受。”
“不要吃!”
“不吃!”
“那我先吃什么?”
“你自己吃吧。”
“不吃,你自己吃!”
“不涼,你看咱們都吃了一個月了。”
“我不,我就要吃!”
可是,孩子可能還會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生氣。
其實,不建議對孩子說:“不吃就不吃。”因為,我們腸胃是最敏感的,一個人用外表可以看出食欲如何。
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不要輕易打罵孩子。當孩子不滿情緒爆發時,可以給他一個擁抱,用言語安撫他的情緒,但是不要責備他,因為這樣做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明治法則”告訴我們: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孩子的每一次發脾氣,都是對家長教育的考驗。
我們要用溫和的語氣,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把事情做好。
04
當孩子發脾氣時
ד不要你了。”
√“我很生氣。”
√“我們可以一起談談你的問題。”
在整個溝通中,我們要盡量避免使用帶有指責、攻擊的詞,這樣的詞語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我們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并且自己找到答案。
這種溝通方式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被尊重、被認可,同時孩子也會享受被尊重的感覺。
05
當孩子做錯事時
ד夠了,你到那邊站著,沒我允許不能出來。”
√“我們可以找個地方冷靜下來。”
這種計時器的方法,看似是一種懲罰,但是對孩子的傷害卻是一種精神上的虐待。
父母總是用自認為對的方式對待孩子,
其實孩子是很難接受父母的這種教育的,
他們心理很脆弱,
所以父母的打擊式教育,讓他們更加沒有安全感。
ד不要緊,沒關系”
這種教育方式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甚至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
要知道,
父母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們內心變得自卑,
他們會在潛意識里認為自己不優秀,
認為自己沒有能力,
就會變得更加努力,變得更加叛逆。
√“你還有臉哭?”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太小,
要求太高,
所以他們只有很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沒有能力去接納孩子的一些錯誤。
所以他們會用打擊式教育,
來讓孩子知恥而后勇。
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甚至長大以后,出現偷拿東西的行為。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
你看我們都這么好,你怎么還不聽話呢?”
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也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會認為自己的要求是無可厚非,根本不需要為自己辯解。
事實上,心理學家把這種"歸因理論"和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了很大的阻礙,會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的過錯歸咎由孩子自己,家長們不要太過追究。
對于孩子偷拿東西的行為,父母們可以溫和的對待,但是,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和孩子交流,孩子的需求表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