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讓媽媽頭痛
孩子到了10歲,變得越來越難管。
而且越來越不懂事,不和家人說話,只喜歡自己呆在自己的房間里。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媽媽訴苦,孩子每天都這么不聽話,也不知道該怎么管。
很顯然,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很多父母都在使用。
媽媽的教育方式被孩子抗拒
,但是卻很少有媽媽會主動采用其他方式去教育孩子。
其實像這位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長的。
一、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管教的
。
如果媽媽是一種十分嚴苛的態度,就會讓孩子變得非常膽小怯懦,性格也會越來越差,這樣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在為人處世都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孩子的性格會變得非常的強勢,變得很喜歡討好別人,這樣的媽媽很難培養出一個有健全的人格的孩子。
而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一個家長因為孩子不聽話,他就把孩子扔在了高速路上,然后孩子扔下一句話“你去死”,身邊的人也跟著跟著去死,孩子回來之后跟媽媽說,你不要死,但是媽媽就覺得你死,她特別生氣,就把孩子扔下去了。
孩子當時沒有反抗,但是后來孩子就留下了一個字條“我恨你”。
后來這個孩子就出現了討好型人格,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用哭鬧來對抗。
每次父母講道理的時候,孩子都很煩,即使父母說的很有道理,孩子也不會聽進去,反而會認為父母講的都是對的。
另外,還有一些父母還喜歡給孩子貼標簽,比如經常把“笨蛋”、“傻瓜”掛在嘴邊,“你就是笨蛋”、“以后就像你們小孩一樣”等。
這些標簽會讓孩子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從而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而且孩子還會對父母產生嫉妒心理,覺得父母總是貶低自己,自己就會很自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從此不再努力。
5、培養興趣愛好
現在許多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畫畫、跳舞、打球、唱歌等等。但有些孩子除了這些愛好之外,還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對此,家長要鼓勵孩子多發展一項興趣愛好,而孩子喜歡的,就是自己的興趣愛好。
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建議是,把孩子課余時間安排得充實、有意義,最好是有一些戶外運動,比如去打球、騎車、游泳、爬山等等。
父母要給予孩子陪伴,多帶孩子出去玩,接觸大自然,多看看山水,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父母還要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等游樂場所吸引孩子,讓孩子接觸書本、博物館等文化知識,比如玩各種各樣的游戲,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當孩子真正有了興趣,自然就不會沉迷于手機。
2、教育孩子不要簡單粗暴
父母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手機?
很多孩子沉迷手機主要有兩個原因:
“爸爸媽媽不要我了”
“每天玩手機,讓我沒有自己時間”
“每天玩手機,讓我沒有朋友”
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大人忙于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要么就是大人整天抱著手機,讓孩子安靜下來玩,結果孩子變得更加沉迷手機,寧愿把手機給你玩,也不愿意跟家長溝通。
很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沉迷手機而苦惱,但是孩子似乎并沒有什么“病因”,其實“病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父母的行為才是“病因”。
沉迷手機,
會讓孩子性格變得內向,不善交際,不懂得感恩
很多家長只看到孩子玩手機,卻沒有深究過孩子沉迷手機背后的原因。
在我的文章下面,有一個話題:“你平時玩手機嗎?”
有很多家長都表示:“每天回家還是玩手機。”
這其實是在自欺欺人,畢竟家長玩手機,相當于低頭不見,孩子自然會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