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孩子講道理他也不聽話怎么辦?
小孩子的年齡是在7~10歲的階段,這是小孩子跟大人說話的敏感期,他們想通過跟大人交流來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但是大腦的發育趕不上他們的語言能力,但是,他們還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有的小孩子是家里的寶貝,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有著獨特的好奇心,比如把家里的長凳擺成一排,買漂亮的衣服鞋子,玩轉了線上游戲,甚至還有用不吃飯來換取玩手機的時間。
我們看到很多小孩子,他們往往是那些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打罵和批評中長大的,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懷和教育,而且容易有樣學樣,出現偷竊的行為。如果不加以引導,那么孩子的行為也會出現偏差,成堆成百上千次。
想要孩子從小就有克制任性的能力,父母要給孩子立好規矩。什么是規矩呢?
《兒童心理發展心理學》中指出:
孩子從出生就會有一定的意志,他們會在某個時期表現出很強的占有欲,希望能夠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只要能支配自己的利益,他們會竭盡全力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想盡辦法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都會全力以赴。
比如孩子把吃過的零食都放到自己的書包里,他會要求媽媽也把零食吃完。
這個時候媽媽說了一句話,說:“今天你把吃過的零食放到了書包里,你就是不想吃,我看你是吃不下了,所以不給你吃了。”
這個時候孩子通常會乖乖就范,他把零食放到書包里,如果媽媽再偷偷地放到他書包里,他就會非常高興,因為他會很快地吃到自己喜歡的零食。
5
孩子不想吃飯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情況分析:
1、吃飯時間到了,孩子不想吃飯,一定要把飯吃完,否則肚子餓的話很容易消化不良。所以,媽媽一般不會讓孩子餓。
2、“每天只吃兩餐,你到底有沒有吃飽?”
“現在可沒吃過飯呀?不好好吃飯,將來可怎么辦啊!”
“每天只吃兩餐,你只吃一點哦!”
“媽媽知道你很餓!”
“媽媽這個菜不吃,等一下就不吃了!”
“可是媽媽不吃,我也餓了,要不媽媽給你做?”
……
“我就想媽媽了!”
吃飯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而良好的習慣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的。如果孩子不重視,一味地抱怨,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自私自利,很難養成良好的習慣。
專家并不建議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因為大吼大叫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對父母有嚴重的抵觸情緒,以至于與父母拉開了差距。
家長們要記住,對孩子怒吼大叫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一旦習慣成自然,再想改也難上加難。
家長要善于利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在這種成長中,內心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要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父母自己一定要先做好情緒管理,再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