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能懲罰她嗎?
有位媽媽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三四歲的男孩,像只淘氣的頑猴一樣,家里處處有危險。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每次出門,都要跟媽媽“斗智斗勇”。
有一次,媽媽帶著他坐地鐵,因為走得太快,他就跑了,然后被媽媽帶去了警務室。
因為這件事,男孩一直悶悶不樂。
從此,他不再跟家人交流,除了在家里吃飯、上廁所,都很少和他們說話。
父母也越來越焦慮,經常向醫生求助。
媽媽崩潰地問醫生:“醫生,我的孩子為什么總是不聽話呢?”
醫生在聽了這個故事后,告訴父母:
“這其實是一種遺傳現象,有遺傳因素的孩子,確實也會不聽話。”
但是有時候孩子確實需要改變,才能進步。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03
尹建莉父母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有一次,她兒子圓圓給她的書買了一套,圓圓提到了“閱讀這件事”,她恍然大悟:
“我非常認同尹建莉老師說的:
圓圓的閱讀習慣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的。
除了學習,她還主動要求孩子們讀課外書,哪怕是古詩詞、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圓圓的閱讀習慣還是能讓她受益終身的?!?/p>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更是一場修行。
把孩子養成進“好”學校,幫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這是父母的責任。
04
第四步:在家教中,怎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其實,很多父母覺得教育孩子很難,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在學習、成長,如果沒有對孩子負責,那你再好的教育都是白費口舌。
那孩子哪些行為是需要教育的?孩子應該怎樣做?這5個方面,家長必須明白。
1、學習是自己的事
楊鵬是北大學霸,他在清華大學的導師沈家宏大力、密歇根的教育理念下,最終獲得了成功。他就是在家庭教育中,通過自己和妻子的努力,讓孩子變成了一個既有責任心又有責任感的人。
沈家宏提到,他將他的目標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輸入-&#;說出你對孩子的感受;
第二階段:說出你的需求。
第三階段:找出并滿足你的需求
第五階段:繼續提升自我
這一步就是對自己內在需求的覺察,能夠看清自己的行為,也能夠及時對自己的需求作出反應,從而把自己從那些行為上癮中,拉回到正確的行為上。
當然,我們也要和孩子進行溝通,找準需求,找到解決方法,用行動而非語言的力量來達到目的。
最開始,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方法去完成這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去提升孩子對自我的覺察能力。
比如,當孩子覺得害怕黑暗的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說:“那你覺得害怕什么?害怕什么?”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孩子關注到自我的需求,從而思考,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錯了,如果我還不小心的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我想要怎么做,媽媽媽會幫我解決問題。
他就會很樂意的和你去討論,這也是一種能力的鍛煉。
04
第四步: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犯錯,在所難免,甚至還要知道錯誤的原因,那還要怎么辦呢?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這也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去彌補錯誤,讓孩子逐漸走向成熟,擁有了能夠面對錯誤的力量,有了能夠認識錯誤并且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也是一個培養孩子能力的過程,也是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什么事情都替孩子解決,所以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這樣的教育很難真正讓孩子擁有自驅力,從而慢慢喪失掉自己的內驅力,以及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因此,在這里,我們要注意,幫助孩子激發內在動力,也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自我激勵的目標,激發他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這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