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說孩子在家不聽話,家長要么數落孩子,要么打罵孩子,這不是溝通就是嘮叨,親子之間的溝通有障礙,家長要么就是打孩子,親子關系就是水火不容,一點距離就燃。可見,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你怎么說他都不聽,家長的溝通技巧又有什么用?不妨試試這三種溝通技巧,讓親子溝通更加順暢。
這三種溝通技巧有什么好處呢?
1、 學會關心孩子的感受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個人的童年一定是不幸的,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會頂嘴,也許是他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也許是他并不知道什么才是錯的,所以,如果不知道該怎么做,可以向孩子說明,他想怎么做就會怎么做。
而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學會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即便他不是故意不聽話,那也不要去指責他,而是讓他知道你并不是總是跟他較真,只是說話的語氣稍微強勢一些,這樣孩子才會更加的聽你的話。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我在外面工作壓力大,所以有時候就會比較暴躁,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其實不是的,這些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所以才會一直在孩子面前吵架。
你讓孩子感受到了壓力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能夠感受到壓力。如果父母在外面工作壓力大,生活不順心,或者說孩子對父母的情緒都非常敏感,那么,他們會在潛意識里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情感寄托,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如果沒有得到理解,那么,他們會選擇遠離父母,甚至會封閉自己,不愿意與外界交流。
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因為在他們心里,父母永遠都是自己最親的人,而他們不相信父母會拋棄自己。當他們看到父母傷心時,他們也會傷心。
所以,為了能夠讓父母安心,他們會選擇遠離父母,遠離他們。
● 父母的要求過于嚴苛
人都是有趨利避害的本性,他們總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尤其是來自父母的高標準。父母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苛的話,也會導致孩子在生活中也是一個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
這會讓他們感覺到沮喪,覺得自己被否定。孩子如果不認同自己,就會感覺到否定,會感覺到羞愧,甚至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如何擺脫這樣的自我評判?
降低自己對孩子的標準,以孩子的喜好來做,這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而不是說教。
● 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
父母不一定要直接要求孩子聽話,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比如:
當孩子不愿意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旁邊陪伴著孩子,這樣可以減少他們的不安感。
當孩子愿意聽父母講時,我們可以詢問孩子的感受,并且可以問問孩子自己的想法。
通過詢問的方式,孩子可以知道,父母是關注自己的,從而得到父母的肯定。
父母給孩子最大限度的關注,才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促使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的表現自己。
培養一個具有抗挫折能力的孩子,我們的目的是在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而非性格懦弱的孩子。
04
“讓孩子自己贏”,讓孩子獲得成長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人生的接力賽。
我們只有勝利者,才能贏得勝利者,孩子才能贏得所有。
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都是他最堅實的后盾,需要他的勇氣和后盾。
有家長的一句話,向孩子傳遞了信念:
我相信你可以!
也會相信你!
孩子在考試時,就像個老兵,暫時忘記了自己犯了什么錯,心理素質過硬,不至于把本該犯的錯誤都扛過去了。
04
“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
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就像是一個全世界“無足輕重”的存在。
在這種思維里,孩子會變的“兩面派”,驕傲自負,一意孤行。
父母與孩子就像敵人,永遠都想和孩子“戰斗”。
我們的敵人也許是電腦和手機,或者他們不想和我們在一起。
但是我們的家長會認為我們把孩子往電腦和手機身上套,然后我們就不停地對孩子說:“你不聽話,你就不要你了。”
孩子想和我們一起玩,就拒絕我們,家長就非常傷心。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知道,你的孩子是非常單純的,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就想和你說他們的感受。
你可以和他們商量,每天什么時候玩游戲,什么時候看書,什么時候出去玩,玩多長時間,然后自己安排。
但是孩子要是真的自己提出要玩的話,那家長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他是想繼續玩,那也要繼續玩,而且時間限制在1-2分鐘。
如果他是想先玩的話,那就讓他先在做作業的時候玩,家長先做完自己的事情再去要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