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父母打孩子更有效
有人把這個問題用游戲思維解決了,但這個問題就出來了,也有人在我們的育兒群里說,什么方法都用過了,真的管用嗎?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打孩子這件事情一直在父母的心中揮之不去。雖然打孩子,有很多負面影響,但我們沒有必要去怪罪孩子,孩子也只是一種自然的反應。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世界上并沒有完全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孩子存在的個體差異,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
簡單地說,打孩子,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種消極的教育方式。
說起來,打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響,那就是毀掉孩子。孩子是花朵,有時候會受到父母的“打擊”。
在知乎上,有位答主分享過這樣一段話:
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從不打我,只是給我無盡的愛和包容,讓我在心里有一種安全感和依靠感,讓我在迷茫的時候能有人的地方尋求幫助。
可是在自己難受的時候,有些家長就會命令我:“別瞎折騰,把你手機給我,沒收!”
甚至還會訓斥我不學習,只知道玩手機。
這種命令式的口吻,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干,也越來越叛逆。
孩子會不聽話,其實是父母過于強勢。
美國心理學家伊能靜曾在一檔節目中說過: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不斷地跟他較勁。
父母從來都是要求孩子要聽話,沒有想過要去理解他,和他有效溝通。
我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很多道理他們都懂,可是就是不愿意跟父母溝通,有時候,是不是你說一句,他就回懟你?
“你說的有道理,我卻不能理解。”
如果他們不知道跟父母溝通,有時候就是因為他們怕跟父母,怕對方責罵,怕自己的行為讓父母不滿。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世界,需要他們展現自我,所以他們總是跟父母對著干。
既然孩子這么小,父母就應該好好學習,對他們加以引導,幫忙帶領他們走向正軌。
3、多跟孩子溝通
我一直強調,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過程中,父母要善于傾聽,要學會理解,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這樣他們才能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但是很多父母卻以一種非常苛刻的態度,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必須得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不能有一點差錯。
并且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剝奪了孩子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們在一種無形的束縛中,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開頭提到的那個季楊楊楊楊楊楊的案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孩子成為一個不聽話的人呢?
1、家長越是過多的控制,孩子越是會反抗
父母過多的干涉和控制,會讓孩子反抗的心理變得更加嚴重,孩子反抗的的心理也會越來越強。
有些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會每天都會把孩子接回家以后,這個時候孩子在幼兒園里表現得比較活潑可愛,不哭不鬧,和小朋友們積極地玩在一起,甚至還很懂事地牽著你的手,像小寶寶一樣走路。
但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老師就發現這個孩子,原來很聽話的,回到家后,寫作業特別認真,因為他的心中有了“編制”,你的嘮叨就好像是放大鏡一樣,看不到真實的事情。
孩子變得不愛說話了,不愿意和家長交流,這些都是他們在學校里沒有得到的。為什么?因為老師每天在學校里會把孩子的一堆問題放大,孩子完成了作業或者做了一件事沒做好,家長會把孩子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
在幼兒園里,孩子不能遵守紀律,就會受到老師的懲罰,回家之后,孩子也會受到家長的懲罰,所以孩子回家之后,家長會把這些問題夸大,孩子說了一件事,家長會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
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孩子在家里面,家長會覺得孩子太懶,什么事情都不會做。如果孩子在學校里面,總是表現得特別調皮,不遵守紀律,那么家長就會把這些問題放大,孩子就會認為他們是不聽話的,或者是故意惹是生非。
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家長會覺得孩子不爭氣,在學校里面經常會被老師批評。
甚至還有的家長會覺得,我的孩子只要懂事就行了,我讓孩子去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我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是為了孩子好,我的孩子能不能做什么,我的孩子怎么就不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所以,家長會感覺到焦慮的情緒非常的普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感覺到。有焦慮的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并沒有考慮到焦慮的原因,但是,我們應該承認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家長。
很多時候,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可能是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的,而且還有可能會造成心理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