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原創作者|網絡
兒子的這種“忤逆”的表現其實是典型的逆反心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父母說什么都不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道理講了一籮筐,可孩子依舊油鹽不進。
到底是什么原因?
為什么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今天我們將圍繞“孩子不聽話,我們該怎么辦?”這個話題展開解答。
一、為什么孩子的叛逆會變成“問題小孩”?
著名心理學家、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曾在著作《情商》中提到:
“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幸福的關鍵因素,不是智商,而是一個人的情緒管理、人際關系、人際關系。”
人的情緒管理在10歲之前是基礎,12歲之后才是初步形成穩定期。
那些看起來很乖的孩子,等到了青春期之后,性情暴躁易怒,甚至還有過很嚴重的自殘傾向,那么,為什么孩子會有這些行為呢?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班杜拉曾經做過一個很著名的研究,把2-6歲的孩子分成了兩組,一組是平時乖巧聽話的孩子,另一組是經常爭吵不休的孩子。
結果發現,經常爭吵不休的孩子,長大后大腦前額葉皮質醇水平更高,更容易有情緒暴躁的行為表現。
這也意味著,父母與孩子的日常交流越來越少,當孩子處于安全的環境中時,他們也會更加有動力,積極的情緒更容易被激發,變得更加勇敢,努力向上。
2.愛抱怨,脾氣暴躁的孩子,大多源于父母無法認同孩子的感受
孩子們經常抱怨,自己在家里聽到父母說起“煩惱”,心情就會很糟糕,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困境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與孩子溝通,遇到問題和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向孩子傾訴。
但是,當孩子傾訴的對象是自己不熟悉的人時,孩子的情緒波動會大大減少,也會變得更加開朗。
3.積極樂觀的人
如果孩子經常抱怨,那么孩子的內心肯定是自卑,悲觀的人往往更加開朗,對待事情的態度往往都會更加積極樂觀。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是最需要來自父母積極的鼓勵和支持的,但是當父母忽視了孩子,經常批評孩子,孩子會因此變得怯懦、自卑。
如果孩子出現了悲觀、厭世的情緒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讓孩子樂觀起來,孩子才能走出悲觀的陰霾。
4. 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
孩子出現了悲觀情緒,父母一定要及時地幫助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讓孩子回歸到樂觀的狀態,從而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提升孩子的生活認知。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學會照顧別人。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運動、看書、畫畫、講故事,讓孩子通過活動中獲得對生活的熱愛。
5. 給孩子鼓勵,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家長不要總是去否定孩子,打擊孩子,對孩子要有信心,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一些機會,讓孩子增強自我效能感。
6. 學會傾聽孩子,給予孩子肯定和贊美
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家長的肯定和贊美是最好的良藥。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都會毫不猶豫的去表揚孩子,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贊美,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激勵,在學習的道路上增添一份積極的動力,同時也會讓孩子在性格開朗活潑開朗的同時,更加的熱愛生活。
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并且給予孩子認可和贊美,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會得到提升,也會更加的熱愛生活,讓孩子的性格更加的樂觀開朗,心態也會更加的豁達。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請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讓自己的一時的心情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孩子一起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吧。如果你覺得也有道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