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父母的態度是非常關鍵的。父母態度越不好,孩子越不配合,最后弄得親子關系陷入惡性循環。
我妹妹是一個非常有個性,有時候會做出一些事情來氣大人。姐姐對妹妹非常嚴厲,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要是敢惹我,我就不帶你出去。”
每當她犯錯誤,或者是讓她做一些事情時,她都會直接批評。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她的父親會對她說:“你真沒出息,怎么這么沒出息,學你爸爸的樣子來?”
她就會在一個特別小的時候,學習特別出色,非常乖巧。
父親曾經因為工作上的事情,經常加班,直到10歲的時候,他才回來。
有一次,她陪著母親去逛街,在服裝店遇到一個剛出來的小男孩,他母親就把他帶回家,說:“他還小呢,長大了就會懂事了,你要是不管他,他就會打你。”
她當時就很詫異,不敢相信,一向乖巧聽話的兒子,怎么會打自己,為此她傷心了好久。
后來,她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談了一次,告訴他:
“媽媽其實很愛你,媽媽只是愛你的成績,因為媽媽是愛你的,學習好才會愛你,只是媽媽現在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媽媽也不是不喜歡你,而是我相信你,我愛你,不管你考多少分,媽媽都愛你。”
孩子點頭同意了。
這件事兒,孩子長大了,他懂事了。他對媽媽的態度,終于變成了真心實意的愛媽媽。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我們催著一只蝸牛去散步,孩子還是慢吞吞吞地走著,我們就催促,孩子還是慢吞吞吞地走著,我們就更加催促。
你是不是也會對孩子,要求越高,孩子的壓力越大,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越大。
期望越長,失望越大,最后就變成了對孩子的高壓政策,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們能理解孩子的處境,知道他現在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可是我們的著急和盲目給孩子報班學習,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小舍得》中曾在這個綜藝節目里,看到了一個叫蔣靜的媽媽。蔣靜因為熱愛文化課,努力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可是她發現,自己的女兒在學習上的表現總是讓她心驚。
原本活潑可愛的她,成績忽然一落千丈,排在班里的倒數第二名。蔣靜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學校上課。
后來,她被其他同學孤立了。媽媽發現后,多次找到女兒,希望能和她談一談。
但是蔣靜沒等她開口,就和她發生了激烈爭吵。
當時蔣靜的狀態很不好,她認為自己和媽媽都是罪過。
所以,她在母親逼迫下,患上了抑郁癥,只能休學。
母親察覺到她的異常,在網上求助專業人士,最終在北京 ,找到了這位受欺凌者的住所。
這位被欺凌者和母親南希,讓她發泄情緒,幫助她分析的信息讓她非常心疼。
這位被欺凌者就是蔣靜。
蔣方舟是浙江大學的一名研究生,有自己的中山身份,在學生中很受歡迎。
她從小學開始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生。
唯一的缺點就是她不喜歡語文課,總是在課堂上搗亂,老師也經常讓她去請教語文老師。
但蔣方舟的語文成績一直不好。
因為老師一直鼓勵她,你一直都是最棒的。
她特別感謝老師,也一直在鼓勵她。
長大之后蔣方舟上了大學,去了一個月的城市,而且還住過醫院,但沒有換過一次工作。
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工作,她卻遇到了令她意想不到的情況。
一個月她和一名男生有輕微的肢體沖突,兩個人發生了肢體沖突。
最后蔣方舟向學校提出讓她休學,以至于媽媽想讓蔣方舟去死。
在自殺前,蔣方舟曾經是個很乖巧、優秀的孩子,是班里的“三好學生”,成績名列前茅,一直到不了什么學校。
后來,她的老師對她說,她在校園里不喜歡名列前茅的男生,但她一直是個很乖巧、聽話的孩子,甚至還給她寫過一封信,詢問她會不會后悔。
蔣方舟就在信中提到,他覺得沒有問題,老師也覺得挺好,但是要注意不要給他施加壓力,說不定還會影響到他的正常生活。
蔣方舟在信中說,她想知道怎么做才好,讓老師和媽媽的關系更好一點。
可是她卻不知道該怎么做,她說,如果自己去問老師,可能老師也會生氣,我就不想讓自己去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辦,總不能說老師不行,以后怎么辦?
對于未來的迷茫,對于老師們的擔心,蔣方舟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夠活出自己,和別人一樣。
01 被過度保護的孩子,長大后很容易遇到困難
我經常去問小勇一個問題:在學習上有沒有障礙?有沒有提高學習成績的能力?小勇當時可能回答不上來,我覺得這個肯定有,這個可能是不良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