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冷處理不等于孩子病了,理解和尊重是解決孩子情緒問題的良藥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看起來像是“乖巧”但實際上心理異常。
“你不給我惹麻煩,我就不寫作業”,這是很多孩子叛逆期的真實寫照,可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家長卻不會這樣,孩子做錯事,自己批評教育一頓,再去找孩子講道理,“屢教不改”的毛病在家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可有時候家長真的是屢教不改。
就拿這次期中考試來說,數學只考了36分,家長足足扣了42分,可孩子明明是70多分,可家長明明是90多分,可孩子明明是90多分,為什么被扣了3分呢?
孩子明明有錯題本,為什么家長還要給孩子扣這么多分呢?
說到底,家長的初心是好的,但做錯了“打”這件事,比做錯了“罰”這件事本身更在孩子心里的害怕。
下面這位家長就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孩子考了70多分,本該受到家長的“打罵”教育,最后卻被老師告知:自己家孩子不是沒進步,而是心理壓力太大,甚至有些崩潰。
這位家長接起孩子后,見孩子情緒不高,立刻就把孩子叫到辦公室,嚴厲批評了孩子。
還特地去學校為孩子請了心理醫生,醫生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孩子訓斥了一頓,說他是“玻璃心”。
沒想到這位孩子,只是因為沒考好,而被老師“罰站”。
在學校,是所有人的隱私。在家里,是一切權利。
所以,孩子必須尊重老師,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才是正確的選擇。
那么,父母該如何去判斷自己的孩子到底是“玻璃心”,還是“脆弱”呢?
第一,當孩子有成績下滑的時候。
咱們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孩子一碰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幫他們,更不是跟他們站在一起指責他們,打擊他們。
第二,當孩子有厭學情緒時,咱們要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因為孩子在這個時候,很在乎我們父母對他們的看法和評價。
我們要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感受就會被潛移默化地被改變,就會跟隨著父母的想法去學習、成長。
所以,這個時候咱們需要做的就是首先接受孩子的現狀,然后與孩子一起,用一些方法慢慢引導孩子,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責罵。
第三,把孩子當成“無知的”、“不成熟的”、“沒有良心的”人來評判,因為孩子的反應太快了,他們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你什么都不懂。我們要接納他們,當他們說出他們想法的時候,我們要去接納他們。
舉個例子:
有的孩子說我爸爸愛打牌,很喜歡打牌,但是,他總是說:“他的爸爸有時間,就是不想陪他打牌,他的爸爸工作忙,根本就沒有時間陪他打牌,”
那如果這樣的話,我們想把孩子變成一個“有知識”的人,就要從小給孩子講故事,培養他看書的好習慣,然后用自己的話術來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一般來說,我們需要給孩子講故事的時間越早,讓孩子越早擁有閱讀的習慣,而不是等到孩子上學了,才去閱讀理解書,那這樣的效果就會差很多。
他是一個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沒閱讀習慣的孩子,他就會把閱讀當成一種本能,自然而然的就會把閱讀當成一種本能的習慣。
第二個方法:抓住孩子喜歡提問的瞬間,要抓住孩子對學習的好奇。
現在很多家長下班之后,最喜歡在飯桌上問孩子今天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但是卻忽略了孩子今天提出的問題,比如今天的作業有沒有什么不懂的,有沒有背過什么詩詞,有沒有學會解題的思路等等,但是為什么一到考試孩子的成績就能吊起這個好奇心呢?因為我們平時所問的都是孩子的成績,但是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好奇心。我們不妨來試試,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好奇心的問題,我們家長能否給孩子啟發,讓孩子自己去想,去尋找答案?其實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他們樂于求知的一個方面。
4、不要去擔心孩子的成績
我們總是說學習是最好的事,孩子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我們也不能讓孩子完全的就學習,我們需要給孩子一些啟發,讓孩子有一個發散思維的機會,在未來想要有所成就,這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有了思考的能力,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會很想,所以家長不要去擔心孩子的成績,而是要更加的去關心孩子的這個階段,不要總是給孩子提出一些建議,去給孩子講一些事情,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好。
因此家長需要注意到孩子的這個階段,不要去擔心孩子,因為這段時間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