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競爭,難道躺平嗎?對普通人而言,勇敢地參與到競爭中去,才能有些許機會。
減負就能輕松嗎?
減負喊了很多年,為什么一直減負,但為什么學生們的學習負擔卻越來越重了呢?因為競爭,上什么大學,大概率就由上什么樣的高中決定,而能不能考上高中,那初中階段的學習就非常重要。而如果要將這個概率大大增加,上名校就成為很多家長的選擇。每個家庭都參與到這個競爭中來,那學生就不可能真正減負。
那為什么所有學生都要上大學呢?還是因為競爭,就業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可謂“殘酷”,想獲得一個好機會,本科已經不行了,985、211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很大一部分好機會,都要研究生、博士學歷。更要拿的是,有些公司還要看第一學歷,這就將中小學階段的競爭推向新高度。
站在國家的角度而言,“減負”是合理的,國家需要更加優質的人才,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雖好,但學生太累,不利于更長遠的學業;而與此同時,站在個人的角度而言,想上大學,想上好大學,不想上職校,這個是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
普通人的機會太少
我不想讀書了,意味著什么?
在中學階段就不想讀書了,厭學了、叛逆了,覺得不讀書也可以混得很好。這種想法在20-30年前,還可能情有可原,畢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而成功的,還是有不少的。
而現在的情況卻完全不同了。“本科滿地走,研究生也越來越多,博士生找不到工作也很多”,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工作崗位已經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的路上。這樣的時代,只接受義務教育進入社會,那能夠做的工作十分有限。
雖然,讀書并不意味著成功的道路,但不讀書你還有機會嗎?
參與到競爭中去,給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
有一句話令無數人得到共鳴:你若不吃學習的苦,那你就要吃生活的苦。學習的苦需要主動去吃,而生活的苦會自動找上門。
可能你常常會覺得很困難,但是只有參與到競爭中去,你才有可能獲得一些機會,而你放棄了,就意味著機會渺茫。我并不是對某些工作存在歧視,而是希望你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內卷不止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不會憑空到你身邊來,任何好的成績都是努力拼搏的結果;而多數不好的結果,總能找到不努力這個原因,逃避競爭、不進取、不拼。
可以預見,未來的就業市場依然內卷,而中小學生們的競爭也?絲毫不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