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逆期小孩子叛逆期到底有多可怕?我是從小時候就經常在飯桌上吃的零食。等到了小學以后,發現父母都會偶爾出現在餐桌上,或者是在閑暇時跟孩子一起玩耍。每次我們都特別的擔心父母會不會因為他們做得不好,而訓斥他們。后來我發現有些家長的言行也會讓小孩子叛逆,我也就順水推舟的跟他們做朋友。在談及我如何教育他們的問題時,也是一頓痛罵。
以前看到一位媽媽的做法,她用了3年的時間,才讓女兒從叛逆期走了出來。因為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放在女兒身上,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她都特別愛自己的女兒。但是對于自己的女兒來說,卻沒有愛。因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愛自己的女兒,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去批評和指責孩子,甚至還會拿孩子去對比。
聽到這里,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了,道理我都懂,可是怎么就是做不到啊?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可是我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去教育,最后就導致情緒問題變得特別嚴重。
這里我就拿《正面管教》里面的三個重點來舉例說明。第一個重點就是,父母應該去了解清楚自己的女兒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壞孩子,她為什么要成為一個壞孩子,如果她成為一個壞孩子的話,她自己內心里面的痛苦就會更加深入骨髓,可能會更加痛苦。
第二個重點講的是,父母應該去了解清楚自己的女兒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壞孩子,她為什么會變得這么痛苦,當她痛苦的時候,她自己會怎么樣?當她痛苦的時候,她自己是不是就會痛苦?當她痛苦的時候,父母怎么去支持她?
第三個重點講的是,父母應該去了解清楚自己的女兒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壞孩子,是什么樣的一個人。
那是因為父母離婚了,不知道自己和孩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于是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去阻止孩子,而自己又無力解決,就會把這樣的痛苦傳遞給孩子。
而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自己都沒有安全感,潛意識里,就會想用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尋求關注,討好父母。
那當孩子的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得不到父母的接納時,孩子的心里就會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就是自己造成的。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和愛,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的愛就要去傾聽孩子哭的真正原因,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當孩子開心的時候,孩子會有幸福的感覺;當孩子難過的時候,父母就會知道孩子是開心的。
相反,當孩子難過、害怕的時候,父母的關懷和理解,會給孩子一種價值感和安全感,這會讓孩子獲得極大的力量感,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歸屬感。
2. 對孩子說“不”,給孩子勇氣
孩子哭是因為有什么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是孩子難過了,還是他不想去面對?這個時候,父母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愿意去面對這個問題。
可是,面對孩子的哭,父母如果很容易著急,對孩子進行說教,甚至是打罵孩子,那么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適得其反。
不過,父母也不能把孩子的哭鬧當作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更不能一著急,就呵斥孩子。
孩子哭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也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這時父母就要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在孩子哭的時候對他說“不”。
其實孩子哭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大人也是如此,對于孩子的哭鬧,不要說“不”,不要制止,也不要打,而是要有方法。
心理學教授認為,人的情緒其實是一種內在的感受,在人的情緒中,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才能平靜下來,理智地去思考問題。
孩子哭是一種自然的表達,父母不應該強硬阻止,也不要去阻止,只需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給他溫暖,“寶貝,你是不是餓了,那你想吃什么?”當他哭鬧的時候就對他說“不”,你拒絕了他就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