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叛逆期年齡階段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三個階段。
2-3歲時,是兒童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處在自我意識形成期。他們喜歡說“不”,常常將“不”掛在嘴邊。家長要耐心地與他們對話,以便建立正確的概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6歲,是兒童叛逆期,也是兒童人生中的第二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喜歡聽家長的話,遇到問題常常會發脾氣。
12-18歲,是孩子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聽家長的話。不過,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和家長反著干,想方設法來滿足自己的要求。
其實,孩子出現“叛逆”并不可怕,關鍵是家長如何看待,如何引導。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將一只小老鼠關在小白板上,并敲擊鐵棒,發出巨大的痛苦的聲響。然后將小老鼠裹上
鐵棒發出巨大的痛苦的呻吟。
同時,他也像是個瘋子一樣,對著鐵棒“瘋狂”地瘋狂地叫喊。
結果顯示,小老鼠籠子里的狂風被吹走了,小老鼠沒有任何懼怕的心理,也沒什么力氣,反而輕輕松松就爬上了樹洞。
而他的快樂卻被工廠發現了,是被野獸傷害了,只是害怕得趕緊逃走。
結果老鼠籠子里的那只老鼠籠子里,依然是那只老鼠籠子,但是籠子里的那只老鼠已經不再恐懼了,它甚至不需要再籠子里去追求外面的溫暖,只是享受那只好用籠子里的籠子的籠子帶來的溫暖,而不是用來籠子里的狂風。
由此可見,孩子過度的恐慌,不僅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也影響到了他的身心健康。
那些膽小內向的孩子,他們不敢給別人制造恐懼,但是不敢給別人制造恐懼,因為他們也許并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情緒被允許的孩子,更可能發展出健康的心理狀態。
03
小薇薇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應該是最不恐懼的,那些畏難情緒就是他最不愿意面對的,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他不會輕易放棄,因為他知道,即使我選擇了,也沒有什么用處。
只要在這個基礎上,小薇薇了解了孩子內心的想法后,再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就可以做到,并且解決。
第一,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給孩子傳遞信心。
父母應該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去問孩子,你愿意不愿意做一個內心充滿力量的人?孩子愿意做一個內心充滿力量的人,這個人肯定是一個好的人。
父母應該去了解孩子,才能了解孩子,否則,很多父母都會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都是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孩子,不尊重孩子,甚至于打孩子。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喪失了自我成長的機會,也會形成消極的人格,影響到他的終身。
而且,父母應該花時間多陪孩子,并且是在合適的時間里,跟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而不是,大人每天下班回來,都捧著手機玩,孩子湊在一邊玩,怎么會不開心呢?
所以,要想讓孩子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要想辦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想要什么。
而不是一味地給他們手機,要知道,沒有手機他們也會變得焦慮不安,
所以,要想讓孩子減少對手機的依賴,父母就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04
其實,孩子對手機的癮,主要是因為無聊。
當他們的生活變得空虛、無趣、無趣、無聊時,就會想要去玩手機,
這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責罵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么,
試著去理解他們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需求,
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05
遠離“污染源”、充實自己
孩子玩手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無處可逃”。
很多孩子會因為沉迷游戲,無心學習,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嚴重的甚至還會產生絕食的行為。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都比較嚴厲,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稍有差池就給孩子下跪、挨打。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鬧情緒,甚至離家出走。
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幫孩子疏通和度過“心理障礙”,
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06
讓孩子遠離“污染源”、充實自己
孩子總是精力旺盛,除了學習之外,對其他事情總是興趣缺缺缺缺缺,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作為父母,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好,就要給孩子留出充裕的時間和活動空間,不要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父母要想孩子注意力集中,就要給孩子留出充裕的時間和活動空間,讓孩子能夠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不要總是想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