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孩子叛逆怎么處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家長們開始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變得越來越難管教了,有時候,父母讓他做什么,他偏偏不做,非要跟你反著來,不愿意老老實實吃飯。有時,你讓他寫作業,他居然邊玩邊寫;叫他去刷牙,他非要再拖一遍;你不讓他玩,他就跟著去。大人說東,他就偏往西。你不讓他看電視,他還非得看電視,不刷牙,也不吃飯。他真是個叛逆的小孩兒,大人一讓,他就會反抗。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愛面子,他們既不想做讓別人覺得丟臉的事情,又特別容易受別人的影響。而且,他們的情緒波動也很大,控制能力差,更容易沖動,家長說什么,就反著來,特別喜歡拆家。還有的孩子受不了一點兒小事就發脾氣,還愛咬人。他們的表現,會讓人感覺,他們真的是“脾氣”很暴躁。
03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脾氣”
孩子出現“脾氣”大,怎么辦?
1.家長要意識到孩子是會發脾氣的。
有些脾氣是遺傳自帶的,孩子通過哭、鬧、喊、鬧、耍脾氣的方式,就可以知道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應該怎樣去應對,如果家長一味地用說教的方式,那么孩子可能只會用更加暴力的方式去發泄。
所以當孩子哭鬧時,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這是正常的,是需要大人去解決的,而不是靠吼叫來表達。
2.讓孩子學會冷靜,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再處理。
孩子哭鬧,家長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首先要穩定好自己的情緒,然后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最后才會讓孩子理解你,父母是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3.不吼罵孩子,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鬧情緒時,都是以一種很急躁的情緒去對待孩子。
經常用命令的方式去管理孩子,去教育孩子,這是非常錯誤的。
平和的處理情緒,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再通過積極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
畢竟,這是愛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這與跟其他的父母想的不一樣。
最好的方法,是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再來引導他去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玩具被搶了,你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難過,這個玩具是你的,但你打人不對。”
而不是說:“你這樣做不對,你應該道歉?!?/p>
媽媽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被接納,知道事情已經發生了,下次能處理得更好。
當孩子需要有人去幫助時,父母要及時地幫助孩子,告訴孩子:“沒關系,媽媽會幫你,等你想想怎么做的時候,再告訴媽媽。”
父母要做到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內心,包容孩子的不良情緒,不打擊嘲笑,不否定指責,不把自己的低水平強加給孩子。
孩子“調皮”時,父母要多一些“耐心”,多觀察孩子的情況,適當放低姿態,和孩子進行溝通。
學會平等地對待孩子,這不僅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還有時間去學習、工作。
而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去探索、去試錯,去認識自己的不足。
即便在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也需要自己去糾正、去克服。
孩子們才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獨立。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的教育,決定他們未來人生的高度。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閱讀、育兒經驗分享,希望通過學習科學育兒、輕松育兒,讓育兒更輕松,讓孩子更優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