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孩叛逆難管怎么辦?
我家孩子6歲多,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特別叛逆,我有時候都有點被氣瘋了。最近,女兒迷上了玩手機,還說不要再管她。我好言相勸,她竟然對我說:“你怎么不管她?我們兩個人才一起玩呢。”我還真的一時無言以對,無奈之下只能把手機給她,告訴她:“別打她,她還小,不懂事。”
我想,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是因為父母的“指令”總是不對。
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指揮和命令,更多的,應該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而不是一個只能聽指令的機器人。
對于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如何“不說”,才是教育的根本。
1. “說”與“聽”:
第一,先給孩子講清楚,今天是周末,希望你們能夠好好休息,再去公園玩耍。
第二,及時把孩子接納,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我們不想和你玩了,我們先去公園玩一會兒,你看可以嗎?”
第三,順著孩子的話說下去,是在梳理情緒,不是在責罵孩子,你覺得孩子需要休息,還是需要休息,你覺得需要休息?
第四,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不壓抑情緒,不堵塞情緒,我們可以適當的暫停一下,思考一下,當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能做些什么?
第五,不要強迫孩子。
第六,從孩子的角度,做出好的選擇。
第七,與孩子做朋友,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的情緒。
第七,放下身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第八,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第九,和孩子一起列出所有的解決方案,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第十,不催促。
在孩子自己能做決定的時候,給他提出一個可以實現的理由。比如孩子早飯吃得很飽,你可以先讓他吃飽。孩子早飯吃飽了,然后告訴孩子,今天吃什么好吃的,可以跟孩子商量,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口味。
給孩子一定量的選擇,讓他感受到有選擇的權利,也會給他帶來更多的激勵。
10、表揚參與度。
參與度和參與度也很重要。參與度和參與度這兩個詞特別有關系。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發現你今天跟我說的話,你都記得很好,我覺得你能去參與社會實踐,你是有能力的。你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你能多角度思考問題,你為了更好地融入社會,你大膽去嘗試,你在社會實踐的過程當中,你有一個很大的進步空間。
那么你一定是有很多話想和大家分享的,只是我現在還沒有能力展示出來,所以你要想辦法讓別人來跟你學習分享。
11、表揚參與度。
一個人的成功與他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行為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個人在嘗試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成功的機會,他就會有這個成功的體驗,他就會慢慢地對社會有了一種正確的認識。
家長要關注孩子在集體里面的情況,不要刻意去問孩子他在團體里面沒有朋友,因為這種現象最多出現在學習比較好的學生身上。
而如果孩子身邊有關系比較好的同學,那么孩子會有很好的朋友,那么他就會越來越能夠成功,如果孩子身邊有非常不好的朋友,那么孩子就會逐漸地自卑。
那么我們家長要關注孩子在集體里面的狀態,我們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在學校里面的狀態,及時發現孩子在學校里面的狀態,及時的進行教育引導,就可以讓孩子慢慢地變好。
孩子輟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孩子在學校里面受到了欺負,不敢去上學。
有的孩子在學校里面受到了校園欺負,不敢去上學,或者被欺負了不敢去上學,就會導致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有的孩子在學校里面受到了一些人的欺負,就會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去上學。
2、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有的孩子在學校里面經常受同學欺負,跟欺負者在一起會覺得非常的難受,他們會想:為什么別人都欺負我,為什么就我不能欺負別人?
3、孩子沒有學習的心思,孩子的心思是跑到哪里去了?
孩子是為了父母而學習,為了父母而學習,為了考上好的大學,但是孩子的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面,這種情形對于孩子的學習來說是非常的痛苦的。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學習是孩子最主要的任務,所以,孩子不想學習,孩子也不想學習,那孩子學習的動力就會慢慢的喪失,孩子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如果孩子是因為在學習上沒有得到成就感而厭學,那么孩子在學習上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幫助孩子發現學習中的樂趣,當孩子的學習由于沒有得到相應的成就感而感到痛苦的時候,孩子就會通過一些不良的方式來進行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