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男女心理區別(青春期心理和性心理的知識)
心理學工作者說的差異,主要是指人類以及人類個體在心理行為特征方面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既表現在生理特征上,也反映在心理行為特征方面。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人類是一種進化來的靈長類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雄性(男性)與雌性(女性)在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中必然要進化出一些能夠適應自然界以及自身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的特質,這些進化特質就表現在男性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上。
于是,在心理學中就出現了一門專門研究兩性心理行為特征差異的心理學分支《性別差異心理學》。從遺傳基因、身體構造、青春期生理變化、認知心理、情緒心理、需要動機、行為心理、社會心理、人格心理等方面比較研究兩性心理行為特征的差異。
心理學家麥考比和杰克林在1974年出版的《性別差異心理學》中,對近1500個有關性別差異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發現比較一致的結論是:
1.女孩的語言能力更強,而男孩的數學和視覺空間能力更強,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擊性。另一方面,沒有可靠證據顯示男孩女孩在智力水平和交際能力上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女孩并不比男孩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男孩也不比女孩更不善于與人打交道。
2.女孩語言能力更強的部分解釋來自生物學,大腦左半球是語言中樞,女孩的左半球比男孩的可能成熟得更快。
3.閱讀寫作通常被認為是女孩的活動,父母和老師更傾向培養女孩參與聽說讀寫,女孩也比男孩更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掌握這樣的語言技能。
4.在數學能力、視覺空間能力和攻擊行為上的性別差異,同樣是受生物學和后天經驗的共同作用。比如,經常會聽年輕的姑娘說:“談戀愛時和男朋友逛街,總是分不清楚東南西北,但是當我一個人逛街的時候,我的方向感又很好。過后反思,并不是我的方向感不如男朋友,而是和男友逛街時我只顧自己玩,把認路的責任拋給他,而我一個人的時候,走路特別留心,方向感就回來了。”
5.在記憶特征、思維心理上,女性擅長形象記憶、情感記憶和運動記憶;而男性則比較擅長邏輯記憶、空間記憶,對理科性質的科學知識記憶清晰。女性更多的傾向于運用形象思維來解決問題,男性比較喜歡運用理性思維,通過推理等抽象思維解決問題。
6.其實,無論是認知、人格還是社會行為,都是整個男孩群體和整個女孩群體之間平均水平的差異,遠遠比不上一個男孩和另一個男孩之間的個體差異,同樣也比不上一個女孩和另一個女孩之間的個體差異。有時候我們放大了性別差異,卻忽略了兩性在很多方面并沒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