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不好管?其實是家長的原因嗎(孩子叛逆期不好管?其實是家長的原因怎么辦)
最近,我家樓上頻頻發(fā)生爭吵,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最嚴重的一次砸東西砸到半夜十一二點,期間還伴隨著孩子和家長歇斯底里的吼聲。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fā)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tǒng)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第二天,在電梯里遇到樓上家長和孩子,家長強裝笑容,跟我有氣無力的打了個招呼。
而孩子在一邊笑著刷視頻,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到了樓下,孩子媽媽問晚上回來吃飯嗎,孩子翻了個白眼說了句“明天才回”,之后頭也不回的就走了。
聽到整場對話的我十分震驚,震驚于這個媽媽竟然能十分安靜的看他這么沒禮貌。
心里帶入了一下我自己,我要是敢和我媽這么說話就享年二十多了。
想起來電梯上他媽媽委曲求全的表情,心里多少有點心疼。
這之后,他媽媽來我家找我媽訴苦,我媽說“沒辦法,孩子叛逆期就是這樣的”。
相信不少有孩子的家庭中都經(jīng)歷過孩子叛逆的時期。
過去那個說一不二的孩子在一夜之間學會了頂嘴,平常的趣事也不再和自己分享,甚至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錢,都不會主動和家人說話了。
更嚴重的就像前文的孩子,和家人熟人都毫無尊敬可言,在家“小霸王”,在外“惹事精”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確實,十三四歲正是孩子叛逆的“高峰期”,而處在叛逆期孩子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對人愛答不理,不愿意和人交流,脾氣又變得很暴躁。
整個人就差在脖子上掛一個“閑人勿擾”的牌子,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的崩潰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令人不得不提的是,有些家庭卻完全相反。
孩子們雖然也會和家人強調(diào)自主意識,提出一些沒辦法實踐的想法,但家里卻一直能夠相安無事,甚至更加和諧。
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這些家庭經(jīng)歷孩子的叛逆期就沒有如此“激烈”,反而可以說是平靜,甚至連叛逆結(jié)束時間都會提前。
這其中的區(qū)別在哪呢?
誰才是加劇叛逆反應的“催化劑”
簡單來說,在同樣的前提下,叛逆的后果卻絲毫不同,而這其中其中最根本的區(qū)別就是,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
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嚴厲過了頭
在這樣的家庭中,家長在孩子的眼中一般都是“大魔頭”的存在。
這種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般都非常高:每天都要學習到很晚;學習成績要排在年紀排的上號;分數(shù)不能低于多少分;考的好也要反思自己犯錯的地方。
家長嚴格的要求讓孩子在平常生活中根本喘不過氣。
在這種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下,別說學習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是個問題。
時間一長,孩子的心里自然會達到緊繃的臨界點,發(fā)泄也更像是自己心理上的保護機制,憋在心里反而會更難受。
這種保護機制在不明情況的家長看來就成了所謂的“叛逆”。
而反觀另外一類家長,就顯得更加“佛系”,不管什么方面都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二、家長從不考慮孩子的想法
這類家長在家里的地位一般都很高,他說一,孩子不敢說二。
不管是什么方面,孩子都必須要聽自己的話,不然就是“沒大沒小、目無尊長”。
在這種專制的家庭中不存在溝通,從家長口中得到的永遠只有“命令”,所有事情都只能自己說了算,教育方式粗暴,毫無道理可言。
而結(jié)果也就顯而易見,當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遇到了這種家長,矛盾自然越來越大,如果不能好好溝通,連緩和的機會都不會有。
我的朋友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長大,和家人的關(guān)系也一直停留在說兩句話就吵架的情況,平常更是會借著工作原因拒絕回家,畢竟不回家就不會吵架。
三、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
這類家長就是第一種家長的另外一個極端,他們對待孩子的做法都不會予以評價,換種說法就是對孩子根本毫不在乎。
當孩子在生活上或者學習上犯了錯誤時,家長雖然看到了錯誤,但卻因為懶得管、不敢管而放棄管教。
第一次犯錯不管教,那么這個錯誤一定還會再犯,甚至變得更加嚴重,而到時就算家長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孩子也會變得更加不服管教了。
叛逆期的孩子“猜不透”
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孩子了孩子對家人的看法,也是讓叛逆期變得更嚴重的直接原因。
孩子的叛逆期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外顯,叛逆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其實就是對自己能夠獨立的向往。
他們希望自己能夠不在家長的“管控”之下生活,有自己的隱私和小秘密,自由就是自己生活的主旋律。
但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和自由,反而表現(xiàn)出來的滿滿都是控制,孩子又怎么會愿意和家長好好溝通,就算他想,家人的做法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家人的要求過高更是讓孩子認為家長只考慮到面子問題,根本沒考慮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而家長的做法就成為了他們眼中的自私。
所以有不少孩子在叛逆期最常喊的一句話就是“你只在乎你自己,你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不僅如此,他們同樣也需要家人的認可、陪伴和規(guī)范。
不管怎么說,家人是長輩,盡管在叛逆期的孩子心中自己是最重要的,但家人的地位同樣不可撼動。
所以家人對他的肯定和陪伴不可或缺,而家人對他錯誤的視而不見在他眼中更像是“放棄”,自暴自棄隨之而來。
一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的叛逆期和自己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孩子的改變都是孩子對自己要求太低導致的。
但其實,孩子的叛逆和家長的所作所為有直接的關(guān)系,叛逆根本不是孩子的錯。
換種說法,家長才是最應該改變的那一個。
家長的改變是基礎
所以總得來說,孩子的叛逆期并不是過了這個時段就會完全消失。
要是家長自己不做改變,也不對孩子進行引導,那么孩子的叛逆期根本就不是一時半會能過得去的。
其實想要避免孩子叛逆期的過度反應,或者想要縮短孩子的叛逆時間并不難,家長只需要做出幾點改變就可以。
一、尊重孩子
尊重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尤為重要,因為這代表著家人已經(jīng)將他視為一個成年人,表現(xiàn)出尊重是孩子和家長正常對話的前提。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根本不看重面子,所以在教育中,父母經(jīng)常忽略孩子其實是個有著強烈自尊心的個體。
我經(jīng)常在公眾場合能看到一些家長,在好多人面前推搡孩子,細數(shù)最近他又做了哪些不聽話的事情,而孩子一直說著“回家再說不行嗎”。
自尊心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而到了叛逆期對自尊的需求會顯得更大。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留面子,做到在人前,尤其是熟人面前不批評孩子。
對孩子的一些缺點不要翻來覆去的說,反復批評只會讓孩子更加煩躁。
也不要以長輩的身份去“壓”孩子,大講道理只會拉大與孩子的距離,真誠一些,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以朋友身份去交流能讓孩子更舒服。
二、了解孩子
有些家長不是不想和孩子搞好關(guān)系,但有三年一個的代溝在,共同語言確實也沒多少。
每次想找孩子聊聊天,張開嘴就都是學習成績,說著說著就成了批評大會,家長一開始的聊天愿望變成了自說自話,孩子愿意和你溝通才怪。
所以家長要多主動了解孩子,像孩子喜歡哪個球星,看哪些比賽,擅長哪些事情。
多聊一些孩子愿意說的話題,距離感自然就沒那么大。
當家長愿意去為了解孩子而花時間時,孩子的叛逆心理自然就降低很多了。
三、肯定孩子
孩子的審美和家長眼中的審美完全不同,家長不能拿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價孩子。
前文中也說了,叛逆期孩子十分需要家人的肯定,如果家長對孩子連喜歡的衣服樣式、發(fā)型都要批判一句,那么孩子自然不愿意和家長交流。
多肯定和相信孩子的各種選擇,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