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教育(面對初中生叛逆期家長該怎樣做)
叛逆不過是青春期的一種行為表現,何為叛逆?在父母或者老師的眼中,就是不聽話,處處要對著干,比如曠課、逃學、頂嘴等,叛逆期一般在初中時期出現的比較頻繁,畢竟初中生基本都是處于發育時期較為快速的階段,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青春煩惱,在面臨未知的情景,害怕或者慌亂是自然的狀況,而厭煩其實就是一種要叛逆初期表現了,初中生在叛逆期的時候,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比較不妥當的,不適合的,也不提倡的,畢竟叛逆兩個字,自然要從行為中體現出來。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叛逆的原因其實普遍都一樣,無非是青春期的到來,伴隨著各種心理或者生理問題的產生,于是情緒低下,被煩惱困擾,既害怕又緊張,不敢與他人交談,久而久之,內心其實變得非常壓抑,于是各種叛逆的行為便是一種宣泄或者發泄的方式,而且在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發泄方式,在校園里,可能逃學或者擾亂課堂的紀律,與老師頂嘴等,在家里,可能不停父母的話,與父母對著干等,總之,叛逆的行為,在學生的心里,其實是想得到他人目光的關注。
研究表明五類家長易養出叛逆的孩子:
第一類:“無趣家長”不受歡迎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是媽媽都不關心。媽媽早出晚歸,她對我的愛好好像根本不感興趣。其實,我很希望媽媽能夠陪我一起玩。而且媽媽對我的提問也從來不熱情回答,還說我的問題很奇怪,說小孩子的話為什么這么多。
第二類:“電視家長”冷落孩子
孩子:媽媽一有空總坐在電視機前,對于電視連續劇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擱在一旁。媽媽把電視節目看得比我重。
第三類:“苛刻家長”束縛孩子
媽媽總對我不滿意,一心想把我當成一個“全能小神童”,鋼琴、舞蹈、美術、體操和電腦,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總覺得我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學好。
第四類:“攀比家長”讓人厭煩
“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這是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在大家面前,媽媽總喜歡把我和別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說我不好,就是表揚同事或者鄰居的孩子比我強。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錯。
第五類:“謙虛家長”壓抑孩子
在客人面前,我總喜歡表現自己最拿手的長項,但媽媽總當著他人的面說我做得不好。
如果孩子進入叛逆期,家長應該怎樣來引導他?
1觀察溝通
觀察有兩方面,既要觀察孩子,也要觀察自己。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轉換角度,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
觀察孩子的變化是怎樣的,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2保持冷靜
急的時候有沒有對孩子“吼”過?急的時候有沒有想揍他一頓?所有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更別對待提青春期的孩子了。
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等自己和孩子都冷靜下來,再慢慢溝通。
3尋求意見
有時候,教育方面的問題,應該多尋求別人的意見,看看別的父母有什么妙招。
跳出自己固定的思維模式,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除此之外,可以與老師多多交流。畢竟老師見到的學生多,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引導孩子。另一方面,老師對孩子是最了解的,可以通過在學校的表現來“對癥下藥”。
4開放自我
父母發現孩子打游戲會影響功課;父母發現孩子“追星”會影響學習;父母發現孩子與同學外出會影響學習。
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游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自己陪孩子出去走一走。
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叛逆期結束之后,學生基本上思想可能成熟不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以及未來,也應該由自己的想法。在學習階段,不僅僅要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做人,德學兼優,方可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再說一句,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在初中生過度叛逆的時候,切記不要硬碰硬,軟化的措施可能更加有效,幫助各位初中生可以盡快渡過自己的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