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什么表現(孩子屬于叛逆期,父母該怎么做?)
多數孩子的叛逆期在12-13歲就會開始出現苗頭,作為父母最擔心的就是沒有正確處理孩子的叛逆期,讓孩子越走越偏,彼此關系逐漸生疏。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孩子在叛逆期時會有以下幾個表現,只要家長注意觀察、對癥下藥、盡量避免矛盾就能全家平安度過叛逆期!
首先,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知道的是,叛逆期其實就是對自我人格、家庭以及社會的一次小小的自我起義。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叛逆期呢?
主要是孩子出現了明確的自我認知!每一個小孩從出生開始都是學習者、汲取者,他等到一定的年齡段,就會開始真正的自我思考。其實叛逆期的出現,代表著孩子開始變聰明了,開始學會思考汲取的知識了。但是又因為還沒有成熟的、健全的思考體系與知識,會在面對一些事情時做出“錯誤的判斷”,而他本身對于這個判斷是篤信的,在他的世界里,在他的知識體系里這件事就是對的!父母反對就是他們的錯,這也是為什么叛逆期的孩子會多處頂撞父母,會出現不同往常的過激反應。
孩子在叛逆期的幾大表現:
一、充當大人
留大人的發型、留明星的發型;嘗試抽煙、喝酒;嘗試模仿大人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這一點時,家長會認為幼稚,但是往往在這個時候你不能批判他,而是應該對不良行為進行合理勸阻,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教孩子怎么才是大人。讓孩子知道大人不是電影里穿著時尚、談吐夸張的明星,而是有責任感、善良、正義的形象。因此家長其實是需要在孩子小時候就以身作則、讓孩子耳濡目染的。
二、脾氣暴躁
容易暴怒、容易激動、亢奮等任何極端情緒;打架等不良行為。
對于這一類,首先需要進行柔性勸導,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不能讓他臉上有光、不能讓他“像一個大人”、等不能讓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對孩子的暴力行為,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如果真的出現了極端的行為,可以請求警察同志的幫忙。
三、敏感
叛逆期的孩子渴望獨立,但有時又非常的希望得到關懷。因此父母可以觀察孩子行為,如果在某些事情上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欲、希望能獨自完成,家長不妨放寬權限,讓孩子體驗到獨自處理某件事,或讓孩子者享受權利分配。這樣可以在避免矛盾的情況下,讓孩子擁有獨立的體驗。
但是發現孩子心情不好,又不愿意說話時,可以試試停止逼問,安靜地陪伴著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才是自己永遠的避風港,讓孩子感受的濃濃的愛意。
天下最難做的就是為人父為人母!
父母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父母愿意都在無私奉獻,父母永遠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在叛逆期,父母也需要做出一些讓步,讓孩子感受自由,感受權力,感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