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的叛逆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到了青春期才有叛逆期,殊不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要來得更早,是在兒童時期3-5歲的時候,如果這個叛逆期父母沒有應付好,對以后的性格和學習能力影響非常大。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小孩子會有叛逆期,看到在孩子鬧脾氣時,都只是覺得是孩子還小不懂事,或者是認為“發脾氣”、“不聽話”都是孩子專屬行為,其實孩子有這些行為的時候,正是他們剛好處于叛逆期!孩子步入3歲后,父母們要科學合理地“對付”面前這位從天使變成“熊孩子”的寶寶,此時需要父母的悉心引導下,切記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有打罵的方式教育,如何科學地陪伴孩子度過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呢?
1、懂得尊重
還記得有次逛商場的時候,有位熊孩子在鬧脾氣,孩子的父親很嚴厲的地說“你是我生的,就必須聽我的話!”,這位父親選擇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最終結果只會讓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在教育上,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鏡子。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開始萌芽自己的想法和小脾氣,此時的他們內心會比較倔強,如果父母遇到孩子“不聽話時”可以采用談判或者是選擇的方式來處理,比如孩子想吃巧克力,但是你是持反對的態度,你可以跟孩子說“如果寶寶現在想吃巧克力,吃了以后你能保證下個月都不再吃巧克力嗎?”給孩子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嚴厲的教育,正確的教育是在尊重孩子的想法前提下的。
2、冷面父母
我這里所說的“冷面父母”不是指冷暴力,而是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適當的選擇冷靜,而不是脾氣跟著孩子一起來,畢竟作為成年人,是比孩子更懂得控制情緒,比如遇到孩子在外面玩野了不想回家,怎么叫怎么拉都不想走,甚至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鬧,很多“沒有經驗”的父母會用打的方式處理,他們認為只要把孩子打到怕了,孩子就會聽話,其實這只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隔閡。
正確的是父母先嘗試靜下來說明需要回家的原因,如果孩子繼續哭鬧,此時父母可以適當的冷處理,站在一旁先讓孩子自己哭個夠,其實很多小孩都是假哭,等他們發現這招不管用的時候,下次就不會這樣無理取鬧了!
3、主動認錯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做父母,有時候也會犯錯,或者會為自己過于嚴厲的行為感受后悔,當父母意識到自己做錯的時候,應該主動向孩子道歉,別以為只是一個3歲還不懂事的孩子,跟他們相處無需要如此認真,要知道“3歲知老”這句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在成長中的每個瞬間都會影響到成人后的性格和行為,所以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候,不要總是認為他只是個孩子,應該用公平、尊重人格的方式來處理。
當你懂得主動向孩子認錯,孩子以后犯錯了也會懂得主動道歉和認錯,而不是選擇撒謊的方式來處理。
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為人父母的就從來都沒有容易過,但是只要父母們在孩子的成長多些關懷與關注,就能培養出一位懂事又暖心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