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3個叛逆期(孩子的三個叛逆期及處理原則)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兒童叛逆期”的叛逆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喜歡跟大人爭論,有時候顯得“鉆牛角尖”。
這和孩子的思維發展有關系,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進一步增強,所以他們喜歡辯論,愛爭輸贏,不接受權威,凡事要爭出個是非對錯,以此證明自己是對的。
2.做事故意磨磨蹭蹭,不聽指揮。
這是孩子反抗父母權威的常用手段。當孩子受到父母的管制時,他可能不會頂嘴,但是在行為上故意拖拖拉拉,故意不寫作業、晚睡、賴床、不洗漱,故意不聽大人的建議。其實,他們是在用拖拉的方式與大人對抗。
3.容易情緒失控。
遇到困難或者遭受挫折時容易出現大的情緒波動。比如,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了,和同學鬧矛盾了,在家里被父母嘮叨了,孩子就會長時間陷入消極情緒當中。如果他們的情緒不能運用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還會表現出發脾氣或長時間的情緒低落。
4.在乎外界的評價和同伴關系。
大多數孩子在9歲之后,已經有了友誼的概念。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構建自己的社交圈子,擁有一定的自尊心,喜歡聽好話,特別重視身邊的小伙伴對他的看法。如果無法融入集體或者沒有找到自己的朋友,他們會倍感孤獨,備受打擊。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叛逆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憊和饑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于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干,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后果的行為,發現后,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里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參考資料:
[1]朱凌. 叛逆期的孩子該如何教育[J]. 農村百事通, 2009(14):71-71.
[2]肖海媛. “關于如何做好叛逆期學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飛:素質教育 1(2014):1.
[1]朱小琴. 家長如何應對幼兒在叛逆期的成長[J]. 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2012, 000(011):415.
[1]曾穎. 掙扎的叛逆期[J]. 少年文摘, 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