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會覺得:自從孩子進入青春期,一切都變了。
從前那個暖心又依戀家長的小可愛,變成了脾氣陰晴不定的惡魔。
總之就是一句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懂事又難管,簡直分分鐘能氣死人!
但親自走過這段陪伴之路后,我才意識到,這是對青春期孩子最大的誤解。
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需要、最依賴我們家長的時候!不信,你看看我和兒子的糾葛故事,你就能知道答案。
01
“整天嘮嘮叨叨,就那幾句話翻來覆去的說!”
“你煩不煩啊!”
“能不能別來煩我,你出去!”
這是進入青春期之后,兒子最常對我說的話。
這些話尖銳刺耳,每次都能把我氣到抓狂,卻又無可奈何。
作為一個青春期男孩的媽媽,自從兒子上了初中后,我的家就變得雞飛狗跳。
原本聽話、乖巧的兒子,逐漸變得逆反起來。
每天都一臉不耐煩,脾氣暴躁,不管我對他叮囑什么,還沒說幾句,他就一蹦三尺高。
面對自己的親兒子,我卻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留神,這顆“地雷”又炸了。
脾氣惡劣、叛逆也就算了,學習更是不讓我省心。
他們班級精英云集,原本在小學時成績還不錯的兒子,漸漸在幾次考試中落了下風。
眼瞅著成績還有下滑的趨勢,而兒子卻一副吊兒郎當,滿不在乎的樣子,我真恨不得把“認真學習,努力上進”這幾個字打印出來,貼在他的書桌前,灌進他的腦子里。
那天,我看見兒子一直歪在自己的床上,拿手機看視頻;再想到下周的考試,我忍不住就嘮叨了幾句:“看一會兒放松下就行了啊,自覺點。把功課復習一下,這次可別考得比上次還差。”
結果兒子突然失控,怒氣沖沖地把手機往床上一扔,然后連推帶搡,把我趕出了房間。
我當時站在緊閉的房門外,愣神了很久,連發火都忘記了。
我不明白,我只是督促下兒子,想讓他意識到學習和重要性,
說的、做的,都是為了他好,可他怎么這么不知好歹?
02
那段日子,從早到晚,我都是戰戰兢兢的,我永遠不知道,哪一句話,哪一件事,會突然惹毛他。也不知道下一刻,他又會給我帶來什么驚嚇,比如大發脾氣、不寫作業、不去學校、不起床等等……
更讓人郁悶的是,我只要管他,就肯定會爆發沖突,我倆就是針尖對麥芒!
我要是不管,就得眼睜睜地看著他一天天“不務正業”,玩手機、打游戲,成績下滑。
我每天都被絕望無助的情緒籠罩著,內心焦慮無比,晚上整宿整宿都睡不著覺,頭發都掉了好多,人也特別憔悴。
閨蜜看到我這個樣子,也為我著急,也是在她的推薦下,我開始了解和學習家庭教育,并有幸加入了“拯救青春期叛逆、厭學、休學孩子”父母成長訓練營,才慢慢了解到兒子出現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難管”、“有問題”、“叛逆”,基本都是家長單方面給孩子貼的標簽。
實際上,孩子的這些行為背后,往往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無意義的無理取鬧。
沒有哪個孩子,會毫無理由變得叛逆。
只有了解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習,跟青春期孩子相處,也最大限度減少親子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造成青春期孩子厭學、逆反等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父母過往教養方式不當,埋下了雷
家長總說孩子有各種問題,卻很少意識到,有問題的是自己。
為什么兒子會這么叛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漸漸觸碰到了真相。
小學時,學習節奏慢,難度級別低,兒子靠著小聰明,也能學得差不多。
那時候,我沒什么可挑剔的,所以對兒子極少評判,數落。
到了初中,學習的難度和科目驟然增加,兒子一時無法適應。
加上班里“學霸”眾多,連續的考試失敗,都造成了兒子的挫敗感。
這時,我不僅沒有意識到兒子心理上的落差,反而不停催促,說教,進一步加重了他的厭學情緒。
壓抑久了,他就開始反抗了:
你嘮叨我?我不想聽你翻來覆去的大道理。
你管我?那我就冷戰、摔門、玩手機。
青春期的孩子,可以有一百種不良行為讓父母生氣。
但種種逆反,都是對“不被無條件接納和愛”的反抗。
如果孩子在不斷成長,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仍停在原地,用老的方式來應對,不肯去學習調整,那么,親子之間的沖突,只會日益加劇。
不僅父母的教導再也走不進孩子的心里,孩子也會因為被錯誤地對待,傷痕累累。
二、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還與孩子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有關
青春期的孩子,大腦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大腦內控制情緒反應的邊緣系統,在12歲左右就會發育成熟。
而負責理性部分的額葉,卻發育緩慢,從而導致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點就著。
此外,體內的激素水平不穩定,也會導致他們情緒波動,一會兒斗志滿滿,一會兒又灰心沮喪。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也日漸增強,他們對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開始有頂嘴、質疑、對抗等,“忤逆”家長要求的舉動。
如果不了解這些,我們就容易誤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當成故意“對著干”和不懂事去壓制,結果讓親子關系更加惡化。
老師告訴我,青春期往往是孩子留給父母最后的教育機會。
幾乎所有青春期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聲音都是無助。
他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別人把他當作大人看待,他甚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他不知道該怎么做。
他不知道怎么去對抗自己的欲望,對抗想玩手機、玩游戲的沖動;他也不知道怎么去面對高考,所以充滿了無助的感覺。
此時他最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幫助,而不是父母以為的孩子在躲避自己!
父母需要明確知道:孩子的內心中,正在不斷地呼喚你的靠近,在不斷地呼喚你能夠給他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03
那我們該怎么幫助孩子,走出迷茫、無助的青春期呢?
1、放下焦慮,接納孩子的變化,提高包容度
青春期的孩子,處于依賴與獨立之間,難免會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特立獨行的事情來。
這些行為,家長雖然無法認同,但需要去接納。
那些我們想要灌輸給孩子的道理,是我們驗證過的知識,但不是孩子真實的人生。
只有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探索的空間,孩子才能在擁抱變化中,逐漸成熟。
所以,只要孩子的行為不過于出格,家長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不評判、不指責、不鎮壓,不把握青春期的特點,當成缺陷一樣如臨大敵。
提高身為家長的包容度,接納孩子的變化。
當我們保持了足夠高的包容度時,孩子才能在試探中,相信我們的愛,感受到父母跟他站在同一邊。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可能聽進去父母的建議,也更愿意遵守父母的底線。
2、少說多做,堅定陪伴,給孩子時間去成長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十幾歲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span>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樂于聽從父母的建議和幫助。
他們敏感脆弱,自尊心強,常常寧可自己痛苦而糾結,也不向父母低頭示弱。
父母話多了,哪怕全是對的,他們也會認為是干涉和冒犯。
所以,我們最好做到孩子不來尋求幫助,我們少開口給建議,進行評判,也少做一些自我感動,但卻讓孩子厭煩的事情。
取而代之的,是堅定地陪伴著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給他時間去成長。
雖然青春期的孩子,總表現出想跟父母拉開距離,但在內心,他們渴望著父母的愛和幫助。
只是這種幫助,不是父母習慣性施加的那種而已,比如說教、訓斥、講大道理等等。
當父母做到堅定陪伴,給孩子空間和時間時,就好像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孩子內心的愛和歸屬感被滿足,愿意對父母表露真實的心聲。
04
經過深入的學習,我的思維和內心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理解了孩子的掙扎,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期待著他的新生。
過去,我跟很多父母一樣,總是讓孩子承認錯誤,從不認為自己會有錯。
孩子出現問題,我的第一反應也不是反思自己,而是開口就是評判,說兒子不聽話、不懂事、不上進……
現在,我牢記學到的心法,也時時注意在跟兒子溝通時,自己的語氣,情緒,態度。
我接受兒子遭受挫敗后的階段性躺平,也做到了兒子不主動求助,我不開口,不多做,把放松、反思、探索的空間還給他。
不得不說,家是一個整體的能量場,我變了,家的氣氛就變了,兒子也漸漸有了積極的改變。
首先他的心靜下來了。以前我整天嘮叨、指責他,要求他努力用心,實際上是在不停地打擾他,擾亂他的心境,他整天大部分心思都在防備我,哪還有心思去靜下心學習呢?
我放下焦慮,不干擾兒子,他的心靜下來了,整個人的狀態一下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其次,兒子真切感受到了的關心和愛,愿意打開心扉和我傾訴自己遇到的困難,讓我有了針對性幫助他的方向。
在高手如云的重點班,兒子的自信心極為受挫,想要努力學習考個好成績,卻總是做不到,到后來干脆自暴自棄了。
了解到這一點,我和他說:“我們不和別人比,我們只和自己比,只要我們每天都有進步,就已經非常棒了!”
在我的不斷鼓勵和引導下,兒子開始放下“攀比”的執念,把關注點轉向自己每天的收獲與成長。讓人驚喜的是,這樣做之后,他的進步反倒非常大,學習狀態非常棒!老師多次在班上夸獎他!
親眼見證了兒子前后的變化,我深刻體會到,其實,沒有發自內心想要厭學和叛逆的孩子,他們內心都是渴望成功,希望被認可的!更是非常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和幫助!
如果你家也有青春期孩子,也陷入了成長的迷茫無助,不想學習,只想躺平,甚至變得叛逆、厭學、休學,我也推薦你來參加“拯救青春期叛逆、厭學、休學孩子”父母成長訓練營。
在這里,會有老師1對1指導你,幫助你找到孩子問題背后的原因,并給出科學、有效的針對性建議,引導孩子重回正軌?,F在課程僅需9.9,一杯奶茶錢,點擊下方卡片即可報名,千萬不要錯過!
當孩子成功渡劫后,他一定會感激幫助他成長的我們!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