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媽媽,孩子怎么了?連續(xù)兩周沒來上魔方課了。”
魔方課老師,發(fā)來的這條微信,就像突如其來的龍卷風,讓我腦袋炸裂,一時無法消化。
這兩周,孩子都是正常坐校車上學和放學,也就是說這拓展課的一個半小時,小孩干嘛去了?
一年級竟然逃課,我這是一年級就要遭受娃逃課的情況了嗎?這叛逆來得太早,我有點承受不了。
雖然我整個人其實處于極度憤怒和焦慮的狀態(tài)中,但是我還是強裝鎮(zhèn)定地安慰自己:來得早,去得快,處理好以后就再不也會出現(xiàn)相同情況了。嗯,對。
因為我們上的是私立學校,每周二、三、四下午最后兩節(jié)課上的是根據(jù)自己選擇的興趣拓展課,其實就是學校內(nèi)的興趣班。因為班上每個孩子選擇的課不一樣,而且班主任也是某個拓展課的任課老師,所以小孩有沒有實際到位上課,班主任也不清楚。而上拓展課的老師,也沒有對上課的孩子進行考勤,于是出現(xiàn)了一個敞口。而且學校的這些拓展課,大多沒有微信群。
魔方課的老師是聘請的校外老師,應(yīng)該是出于日后營銷的目的。她建立了微信群,在第一次課后就讓孩子帶回群二維碼,讓家長加入。我因為孩子對魔方比較感興趣,主動添加了老師,并交流了一下孩子的情況,應(yīng)該是給她留下了印象。也感恩這次主動交流,讓老師主動地反饋和關(guān)心了孩子,否則我估計學期結(jié)束,都不能發(fā)現(xiàn)孩子逃課了。
“寶,聽說你沒有去上拓展課?”我用人格保證:我沒有兇人,很平靜地問的。
哇!,孩子一聽就哭了起來。
好樣的,先發(fā)制人!這一哭,讓你同情她、心痛她,讓你覺得她已經(jīng)知道錯了,讓你覺得內(nèi)疚。
從晚上七點到九點,斷斷續(xù)續(xù)的溝通,斗智斗勇、慢慢的誘導(dǎo),才將來龍去脈搞清楚。
一開始她說:因為在廁所拉臭臭,然后上課鈴聲響了,遲到了,怕老師怪就沒有去上課。
嗯,如果說第一次是這樣,我是相信的。但是連續(xù)兩周,也就是說已經(jīng)五次沒上拓展課了。而且學校是有老師在校園巡查的,查看有沒有孩子沒去上拓展課。很顯然,孩子成功地逃過了巡查。
接著又套出一點信息:有時候躲在樓梯里,有時候躲在廁所里。
嗯,好樣的,很聰明。
對于自己娃,我還是了解的。我覺得她在一個人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開始這樣的行為的。
又不斷地聊,最終套出一個結(jié)果:第一次是另外一個班的同學,也是她幼兒園的同學,帶著她一起逃課了。然后她并沒有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于是就效仿逃課,不去上課了。
遇上這個事,誰都想把孩子暴打一頓,但是那樣除了整來一頓哭,可能也會讓孩子拒絕溝通,這樣我就永遠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了。
搞清楚后,我對孩子說了以下幾點:
一、逃課是不對的,它浪費了我們學習的時間。你不去上課,同學們就會學得比你多,你就會比他們越來越差了(孩子都是愛比較的,提出跟她有關(guān)的利益點)。
二、上學是要給錢的,爸爸媽媽辛苦賺錢,讓你去上學,你卻逃課,就學不到知識。那就是浪費錢,一個學期要150多張100元,100元可以買200個棒棒糖,就是3萬多個棒棒糖,好多好多。(用她懂的,具體的數(shù)字告訴她,她浪費了什么)
三、逃課、說謊是會被發(fā)現(xiàn),做錯了事,大人和老師遲早會知道了。就像壞人終究會被警察抓住一樣。所以有什么事情要告訴大人,做錯了事要承認。(不要想著不被發(fā)現(xiàn),沒用)
四、下次逃課是會受到處罰的,因為這是第一次,是你不懂得不能逃課這個道理,所以原諒你,如果有下次是會受到處罰的。就像壞人做了事,是要被抓到監(jiān)獄的。每一個不好的行為,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告訴她再犯,是要付出代價的)
五、我已經(jīng)跟老師聯(lián)系過了,她這次不會批評和處罰你。但是,她以后會監(jiān)督你,你一逃課,她就會發(fā)現(xiàn),媽媽也會知道的。(這一點我確實是已經(jīng)跟老師溝通過了)
最后,從孩子那里得到她的保證,再也不逃課了。同時也跟班主任進行了溝通。
如果大家遇到了,會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