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寫,原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一定深,有龍居住就會靈氣充足。這房子簡陋,但我的品德卻讓它聞名。苔痕碧綠,進入房間青翠欲滴;草色蔥蘢,透過窗戶青翠欲流。談笑的是有才華的文人,往來的是知書達理的人。可以在這樣的房間里彈奏素琴,閱讀金經。沒有嘈雜的絲竹聲,沒有忙碌的官府公文。南陽的諸葛亮的廬,西蜀的子云亭。孔子曾說過:“這有什么簡陋的呢?”
《陋室銘》表達了劉禹錫對簡陋生活的熱愛和對自己品德的自信。他描述了一個雖然簡陋但充滿文化氛圍和生命力的房間,強調了自己在這里的聲譽和影響。這不僅僅是一篇關于房子的文章,更是一篇關于生活和人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