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
原文:
昔者夏朝有賢者曰伯夷,與吾道者,其母嘗有異志,欲自外回家后,伯夷不敢言,遂以衣衽著草,自隱于林,與孤竹君俱食于草廬之中。日暮,伯夷、孤竹君走歸,其母曰:“爾輩何適?”伯夷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諸侯無道,則禮樂征伐自卿大夫出。卿大夫無道,則禮樂征伐自士出。士無道,則禮樂征伐自大夫出。大夫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其母曰:“爾輩何能自出?”伯夷曰:“如我者,非有天下也,亦非有諸侯也,非有卿大夫也,非有士也,非有大夫也,而自以道之也。天下有道,則禮樂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自諸侯出;諸侯無道,則禮樂自卿大夫出;卿大夫無道,則禮樂自士出。禮樂自士出,則雖亂,猶可以治;禮樂自大夫出,則雖治,猶可以亂。我非有天下也,亦非有諸侯也,非有卿大夫也,非有士也,而自以道之也。天下有道,則禮樂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自諸侯出。諸侯無道,則禮樂自卿大夫出。卿大夫無道,則禮樂自士出。禮樂自士出,則雖亂,猶可以治;禮樂自大夫出,則雖治,猶可以亂。故其母曰:“爾輩何能自出?”伯夷曰:“天下有道,則禮樂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自諸侯出。諸侯無道,則禮樂自卿大夫出。卿大夫無道,則禮樂自士出。士無道,則禮樂自大夫出。我非有天下也,亦非有諸侯也,非有卿大夫也,非有士也,而自以道之也。故我非自出也,而自以道之也。”
翻譯:
從前,夏朝有一位賢明的人名叫伯夷,他和他的友人,一起在樹林中隱居。有一天,他們的母親問他們:“你們為什么要隱居呢?”伯夷說:“天下如果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天子出;如果天下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諸侯出。諸侯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卿大夫出。卿大夫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士出。士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大夫出。如果天下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天子出;如果天下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諸侯出。諸侯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卿大夫出。卿大夫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士出。士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大夫出。所以,我并不是我自己出去,而是我以“道”自居。如果天下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天子出;如果天下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諸侯出。諸侯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卿大夫出。卿大夫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士出。士如果沒有道,那么禮樂征伐由大夫出。我并不是我自己出去,而是我以“道”自居。所以,我并不是我自己出去,而是我以“道”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