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邯鄲日報-邯鄲新聞網】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audio 標簽。
【典源】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釋義】釜,鍋。薪,柴。指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公元547年正月,高歡病危,他的兒子高澄為了剝奪居功自傲的大臣侯景的兵權,便以高歡的名義寫信召侯景回鄴城。侯景得知高澄的真實用意后,決心反叛,他以河南十三州的大片土地為晉見禮,投靠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知道侯景機詐多變,便分派大軍陸續接收侯景的地盤。同時為防止侯景作亂,也采用高澄的辦法,召他入朝長安,并示意讓他交出兵權。
侯景公開叛變后,高澄命大將慕容紹宗率大軍向侯景進逼。在使用武力的同時,又命令中書郎魏收撰寫檄文,聲討侯景的叛國行徑。魏收才思敏捷,幾天內就寫好了多份檄文,分發到侯景占領的地方。侯景遭東西夾擊,形勢不利,乃派使者向江南的梁武帝蕭衍接洽投降事宜,并請求出師相助。梁朝的大臣認為南梁和北朝多年相安無事,現在接納了北朝叛將,必然引起糾紛。做了四十六年皇帝的梁武帝一直想統一中原,他認為實現自己夙愿的時機到了,便不顧大臣的反對,接納了侯景,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同時派兵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以牽制東魏。
高澄聽說蕭梁出兵支援侯景,也對梁朝采用攻心戰術,又叫魏收撰寫 《為侯景叛移梁朝文》(“移”是古時的一種公文格式)。魏收天黑執筆,三更寫成。移文中有“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的話,意思是勸說梁武帝不要縱容侯景,并把侯景交給東魏。這就好比從鍋底下抽掉柴火一樣, 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而移文送到梁朝,蕭武帝不予理睬。
慕容紹宗指揮的東魏軍繼續前進,在彭城外十八里的寒山堰與支援侯景的梁軍激戰,結果梁軍幾乎全軍覆沒。彭城大捷后,東魏軍又回師進擊侯景,這時侯景的部隊仍有四萬兵力,退守在渦陽(今安徽蒙城)等待援軍。侯景與慕容紹宗相持了數月之久,待侯景軍中斷糧之時,東魏軍便乘機出擊,侯景的部隊潰不成軍,帶領著八百步騎渡過淮河襲占了壽春城,梁武帝只得讓他當了南豫州刺史,鎮守壽春。后來侯景又背叛梁武帝,集結兵力,從壽陽南下,直指首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公元594年3月攻下建康后,侯景到處燒殺掠奪,使長江下游地區遭受極大的破壞,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亂”。梁武帝不聽勸告,自食惡果,在軟禁中被活活餓死。蕭衍的死距他接受侯景歸降只有兩年時間。后來人們將魏收移文中的“抽薪止沸”一語改作“釜底抽薪”。
(摘自《邯鄲成語》)
本文來自【邯鄲日報-邯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