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為是個學霸,沒想到開始走向學渣之路”;也有人說:“以前總是被老師批評,上了3年級好像換了個人,突然就長大變乖了”;還有人說:“調皮搗蛋鬼要逆襲成學霸的節奏”……
他們反映的情況,全都圍繞著一個話題:上了三年級后,孩子發生變化了。有人好有人壞,難道三年級有什么魔力,啟動了什么開關,才讓孩子們從一二年級到三年級后出現了兩極分化?
三年級是一道分水嶺
一位任教多年的班主任告訴我教育界流傳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的成績其實是具有“欺騙性”的,真正能夠影響孩子成績的分界點是三年級。”
因此,才出現很多孩子在小學成績雙百,到了三年級之后,怎么努力都達不到雙百的結果。原因主要有三:
1、學習內容難度增加
我翻看哥哥小學一二年級的教材,非常容易,基本就是一些基礎的運算與圖形認識。有的孩子在入學前,多看幾次書就可能掌握。所以,一二年級考出高分很容易,幾乎每個孩子都可以達到。
但是到了三年級,學習內容加大,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語文增加了作文與閱讀,數學題的難度也加大,再加上英語與其他的學科,以及作業的增加,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會“手忙腳亂”。
2、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
一二年級時孩子的學習基本都是被動的,在家父母督促,幫著解題,到了學校老師也會幫著念題目,孩子跟著執行就好。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們的學習方式開始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如果前期父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孩子會比較輕松過度這個分水嶺;如果沒有養成好習慣,學習對孩子來說則變得困難,那么成績發生改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三,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
到了三年級無論是語文的閱讀方面還是作為方面,亦或者數學的應用題方面,都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學習成績提高不了的主要原因,不理解意思,就不能很好地去解答。
“三年級效應”怎么破?
很多人將三年級的分化情況稱為“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是孩子們發生變化較大的一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如何有效的幫助孩子渡過三年級這個階段呢?
1、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關于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教育家布魯姆總結出一個學習金字塔,底部是基礎能力,頂端是高級學習能力,越高層的學習能力,越需要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孩子自然的學習能力,家長可以在平時利用輕松的方式引導孩子,但切忌采用監督,打罵的方式,逼著孩子學習。
Tips:這樣做的結果,孩子不僅沒有興趣,更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未來影響太大了。
2、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統計數據顯示,在三年級時閱讀吃力的孩子在高中只有25%的人會有提升的可能。可見,很多人在小學三年級的閱讀表現已經決定了以后。孩子的閱讀能力,應該是從小培養的,尤其是3-6歲,有一段時間屬于閱讀敏感期,抓住這個敏感期,事半功倍。
Tips:“課外書讀的多的孩子后勁大”,可以給孩子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讓孩子盡可能地多讀,多讀,多讀。
3、讓孩子學會自己負責自己的學習
進入三年級后,想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家長必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自己的時間由你來支配,爸爸和媽媽不會每天限制你,督促你,因為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兒,玩兒也是你自己的事兒,一樣重要!
把自主性交到孩子手上,一方面讓他們自己學會對自己的負責,另一方面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好的習慣,孩子受益,家長也會輕松很多。
三年級的兒童叛逆期
然而比學習成績落后更讓家長束手無策的是,孩子到了三年級開始變得叛逆了。很多媽媽們跟我咨詢的時候說:“不是初中才是青春叛逆期嗎?怎么三年級就來了呢?”其實兒童的叛逆期分為三個階段:寶寶時的叛逆期,兒童時的叛逆期,青春期的叛逆期。
三年級就是孩子的“兒童叛逆期”,這個階段他們的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豐富,心智有所進步。自主念頭越來越強烈,自主意識發展也變得更加充分。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寫作業,不愿意父母嘮嘮叨叨,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等等。
應對方法:
爸媽覺得孩子不聽話了,就是因為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需要爸爸媽媽及時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命令或者寵著慣著,需要一個更加平等的對話,更有規則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