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褒貶顛倒感情失當
有的成語本身就有明顯的褒貶色彩,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以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三種類型,在成語的使用過程中必須明辨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貶義詞褒用,褒義詞貶用的錯誤。不辨色彩主要表現在褒貶誤用、語體色彩不當等方面。如“粉墨登場”,比喻壞人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之意,現在很多人把它當成貶義詞或中性詞,“無獨有偶”,表示不好的人或事有兩個十分相似含貶義,現在很多人把它當作褒義詞,“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是褒義詞,不少人去把它理解為水平低了,不能發表的言論?!澳繜o全牛”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警惕是褒義詞,人們很容易把它以目中無人聯系起來造成褒義貶用。
這里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學音樂的他畢業后改換門庭,另有所愛,一頭扎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中。這個句子中改換門庭,只投靠新的主人或勢力以圖維持發展是貶義詞,而句子表達的意思是他選擇了與大學所學與關的職業道路,語境無褒貶之分應該是中性的,使用貶義詞改換門庭,顯然感情色彩不當。
再如平時她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課堂上就變得整整有詞,滔滔不絕。這個句子中整整有詞是指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足,說個不休是貶義詞兒,可句子中將他與褒義詞用,滔滔不絕連用。意再表現這位老師語言流暢課講得很好,誤把貶義詞當作褒義詞使用了成語與句意不相符合。
二、望文生義、主觀臆斷
成語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數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語中的語素含有生僻之一,這就造成了成語理解上的難度,如果我們對成語不仔細辨析。粗枝大葉,一掃而過,僅就字面意思,想當然地來推斷或認定成語的含義,就極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歷年高考試題中對這種錯誤類型的考查頻率都是很高的,造成望文生義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三類,一、不理解成語中的某個字詞的意義。如敬謝不敏,不贊一詞等;二、不了解成語的來源,如草木皆兵,聞雞起舞等;三、字形或字音相近造成混淆如“不孚眾望”與“不負眾望”“目不見睫”與“目不交睫”等。
如:沿途的美景令人目不交睫。目不交睫是指夜晚不睡覺或睡不著,而這里的意思應該是美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讓看不過來,應該用目不暇接。再如,春風吹來大地一片生機,春暖花開,到處都渙然冰釋了。渙然冰釋是指疑慮、誤會、隔閡等消除。這里用來形容冰雪消融顯然是望文生義。
本文由尖子生是怎樣煉成的原創,謝謝關注,尖子生愿與大家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