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五課《七律·長征》,作者毛澤東。這首詩通過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艱難歷險的生動描述,熱情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下面讓我們跟隨資深教師杜du走進毛澤東的這一首《七律·長征》。
(一)作者介紹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沖人,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
他是詩人,也是書法家,其主要作品有《沁園春·雪》《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采桑子·重陽》等。
毛澤東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二)字詞的學習
生字組詞:
律:律師、律動、韻律
崖:懸崖峭壁、斷崖
渡:渡口、遠渡重洋、偷渡
索:索取、鐵鎖、按圖索驥
(三)翻譯全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等閑。
譯: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譯: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一樣。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一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譯: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覺到深深的寒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譯: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四)中心思想
本詩通過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艱難歷險的生動描述,熱情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五)朗讀指導同學們,可以借助老師書上畫的間隔符號、重音等符號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要保持慷慨激昂的語調,語氣要富有變化。
首聯一二句要讀出不怕難的語氣,要堅定充滿信心,“只等閑”要輕讀,語氣平淡。
頷聯三四句朗讀時,要突出五嶺綿延不絕和烏蒙山的氣勢磅礴。
讀頸聯的第一句要用歡快的語氣,第二句要低沉一些。(低沉是表達對犧牲了的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
大家在讀尾聯時,要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更喜要讀得重一些,盡開顏三個字一字一頓,高昂有力才好。
(六)課后題講解課后題語文書第17頁第一題,同學們參照上面老師對朗讀的指導進行練習,并背誦全詩。
第二題:讀一讀,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的情感?
一二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是五嶺山脈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動過的泥丸兒一樣。
五六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
意思是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這里暗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覺到深深的寒。(暗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其表達的情感:作者把紅軍翻越高山峻嶺看作是“騰細浪”與“走泥丸”。
金沙江水水流湍急,拍擊著兩岸的懸崖,作者感到暖。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剩下高聳于兩岸的鐵索,在作者眼中也不過一個寒字,這些充分表達了作者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關注我,發現更多精彩!